西南石油大学:AI赋能彝绣文化助力非遗焕新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泽楷 记者 陈朝和)“通过我们设计开发的基于AI技术搭建的彝绣智能体系统,只需输入关键词,屏幕上便会清晰呈现彝绣纹样寓意、针法溯源、文化典故等内容,精准又便捷。”暑期,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青春‘非’YOUNG‘彝’起绣”团队前往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围绕彝族传统刺绣技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团队首站走进甘洛县文旅局,共建“彝绣非遗数智化实践基地”,并现场展示基于人工智能搭建的“彝绣智能体系统”。系统支持纹样含义、针法溯源、图案生成等功能,提升彝绣文化要素的数字化表达效率,拓宽非遗知识普及的应用场景。甘洛县文旅局副局长沙哈莫表示,该成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青年方案。

在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团队师生与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刺绣传承人阿西巫之莫深入交流,实地了解合作社在保护、开发与推广彝绣文化方面的探索经验。近年来,该合作社以传统纹样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推出一系列兼具民族特色与实用功能的创新产品,形成了“非遗技艺+市场机制+青年赋能”的实践样态。

实践期间,团队还前往普昌镇彝绣培训班开展教学,指导当地绣娘运用智能系统进行图案检索与参数调整,并结合AI技术完成绣样优化与成品预览,探索传统工艺与数字工具的融合路径。在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活动中,团队成员参与服饰展示环节,助力彝绣文化在青年语境中“出圈”,增强公众对民族非遗的感知与理解。

该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翔介绍,相关项目已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四川省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荣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科技   助力   石油大学   新生   文化   甘洛县   彝族   纹样   团队   刺绣   针法   合作社   青年   智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