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小州
编辑 |镜子君
今年10月,瑞幸和《王者荣耀》的联名饮品火得一塌糊涂。
上线才三天,5款联名饮品卖了超1000万杯,超大杯单品都突破490万杯。

这还不是个例,今年4月古茗和《崩坏:星穹铁道》联名,一大早官方小程序就被挤瘫痪了。
现在餐饮圈里,游戏IP联名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今年上半年,市面上有70款游戏跟不同品牌搞过联名,瑞幸、奈雪的茶这些新茶饮大户次次都在,肯德基、海底捞也没落下。

本来以为联名就是贴个标卖货,后来发现现在早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游戏里的道具皮肤、线下的主题门店、限定周边,玩法越来越多,内卷得厉害。
但热闹背后,不少人都在犯嘀咕。

餐饮品牌花大价钱跟游戏IP联名,到底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还是赔钱赚吆喝的豪赌?带着这个疑问,咱们好好聊聊这事儿。
餐饮跟游戏IP联名,投入可真不算小。

行业里有不少代理营销机构专门对接这类合作。
定价逻辑不复杂,联动规模越大、IP越火、合作时间越长,费用自然越高。
中腰部游戏IP的轻度合作,几万到几十万就能拿下。

可要是想跟头部IP搞深度联名,预算就得往150万到300万以上走了。
价格上去了,玩法也更高级,游戏里的定制剧情、专属活动策划都能安排上。
这笔投入在品牌财报里都能找到痕迹。

古茗的招股书就写着,去年广告及宣传费比上年多了7000多万,官方直言主要跟IP联名有关,还特意提到了和《恋与深空》的合作。
那花了这么多钱,餐企能回本吗?我问过几个做代理的朋友,他们都没给明确答案。

反而一个劲儿强调,IP联动的收益主要在品牌长期价值,不是短期销售能覆盖成本的。
换句话说,单看眼前的账,联名大概率是亏的。
不过也有游戏行业的人透露,合作模式不止一种。

除了一次性付授权费,还有曝光资源置换、按比例分成这些方式。
如此看来,不是所有联名都那么烧钱,关键得看双方能不能互补共赢。
既然可能亏本,为啥还有那么多餐饮品牌前赴后继?这背后的战略考量远比赚钱复杂。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游戏用户基数太大了。
现在中国游戏用户快到6.79亿,市场收入也高得吓人。
这些用户大多是年轻人,正好是餐饮消费的主力。

跟游戏IP联名,相当于直接钻进了年轻人的核心消费场景,比瞎找明星代言、乱投广告精准多了。
而且餐饮行业产品太容易撞款了,光靠上新很难一直有话题。
但游戏IP本身就是流量引擎,联名消息一公布,粉丝会自发传播,很容易破圈。
你想想,你多久没为一顿饭发朋友圈了,但拿到喜欢的游戏联名周边,是不是忍不住想分享?

更重要的是,游戏IP能带来很强的情绪价值。
用户对着熟悉的角色和世界,跟品牌的情感连接会更自然。
对比明星代言的人设崩塌风险,还有广告投放的被动接受,游戏IP联名的性价比确实高。

更何况,现在同行都在搞联名,你不搞,品牌声量慢慢就被淹没了。
但联名想成功,可不是花钱买个IP授权就行。
很显然,IP和品牌的匹配度是第一位的。
用户画像得契合,不然再顶流的IP也没用。

有些品牌盯着头部IP的流量,却忘了自己的用户跟人家根本不搭边,最后流量是有了,转化却一塌糊涂。
倒不如选个用户匹配度高的中腰部IP,反而能彼此成就。
供应链的把控也不能忽视。
这些年不少联名翻车,都是因为备货不足、周边质量差,或者新品口感不行。

这些本该提前测试好的问题,往往被品牌急于赶热度而忽略。
餐饮的核心还是产品和服务,联名再花哨,这些基础没做好,迟早要凉。
还有就是玩法得够深。
现在用户早就对简单贴标免疫了,每月都有那么多联名,没点新意根本记不住。

游戏里得有专属任务、剧情植入,线下得有主题门店、互动活动。
麦当劳跟《黑神话:悟空》的联动,就是把这些都做到位了,才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餐饮和游戏IP联名这事儿,不能只看短期赚没赚钱。

它带来的用户增长、品牌曝光和用户留存潜力,才是真正的价值。
但这绝对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精准匹配、供应链保障、深度体验,少了哪一样都可能翻车。
长远来看,流量引进来只是第一步。
如何把这些因联名而来的新用户,变成品牌的长期粉丝,才是餐饮品牌该长期思考的问题。

毕竟大家想看到的是“路人转粉”,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吐槽“下次别联了,难吃”。
联名本质上是一场双向奔赴,既要有流量的加持,更要有品质的支撑。
只有把两者结合好,才能让这场流量狂欢,真正变成品牌的长久资产。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