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白热化,美国批量下架中国产品,美盟友集体访华求活路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最近中美贸易战的走向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一边是美国突然对中国科技产品“下狠手”,批量下架华为、中兴等企业的产品,另一边却是加拿大、法国、瑞典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扎堆跑到中国谈合作。

明明是“盟友”,却在关键时刻和美国“背道而驰”,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利益考量,美方的“封杀”真能打疼中国吗,盟友们又为何非要在这个时候来华“求活路”?

当地时间10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公开表态,语气里满是不满,称中国出台稀土出口新规前没提前和美方“打招呼”,美方想通过紧急通话沟通,结果被中方直接拒绝。

谁也没想到,这场没接通的电话,成了美方“报复”的导火索——不到24小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抛出一纸命令,要求各大平台下架大批中国厂商的电子产品,华为、中兴首当其冲。

美方给出的理由还是老一套的“国家安全”,可这个说法,连美国本土的企业都未必信服。

要知道,这些被下架的中国产品,此前已经在美市场正常销售多年,就拿中兴来说,其基站设备在美國部分乡村地区的覆盖率不低,很多当地运营商之所以选择中兴,就是因为设备性价比高、适配性强,华为的部分通信组件,也早已通过美方此前的相关认证,进入了下游供应链。

现在突然以“安全”为由下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国本土企业和消费者:运营商要紧急找替代产品,更换成本至少得增加三成,部分乡村地区甚至可能因为设备断供,暂时面临通信服务卡顿,而消费者想买性价比高的电子产品,选择也会变少,后续价格说不定还会上涨。

更关键的是,美方一直喊着“要合作”,可转身就用“封杀”解决问题,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只会让更多企业对美国市场的“确定性”产生怀疑。

面对美方的“报复性操作”,中方的反应并非“回避沟通”,而是有着清晰的立场,很多人可能会问,中方为什么不接美方的紧急电话,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不想沟通,而是不想再配合美方玩“你施压、我让步”的老把戏。

中国出台稀土出口新规,并非临时起意,此前已经通过官方渠道释放过政策调整的信号,整个过程完全合法合规。

稀土作为新能源电池、半导体芯片的核心原材料,中国对其出口进行规范管理,本就是主权范围内的事,可美方却觉得“没提前通知”是“不尊重”,本质上还是习惯了掌控话语权,不甘心失去对规则的主导权。

更重要的是,过去几年的中美沟通中,美方总是把“中方先让步”当成前提,比如2024年中美稀土相关谈判时,美方曾要求中方放弃出口配额管理,却只字不提美方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措施,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态度,让沟通很难有实质进展。

这次中方拒接电话,其实是明确传递一个信号:合作可以,但必须平等,沟通可以,但不能只讲美方的规则。

现在的中国,已经有底气对“不平等沟通”说“不”,也有能力守住自己的发展底线——毕竟在稀土领域,中国的供应链优势不是短期能被替代的,而在科技领域,经过几年的自主研发,华为、中兴等企业也早已不是“一封就垮”的状态。

就在美方忙着“封杀”中国产品,试图靠施压稳住优势时,其传统盟友的动作却让这场贸易战的“阵营”出现了裂痕。

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公布了一串访华行程,消息一出来就引发关注:西班牙外长阿尔瓦雷斯当天已经开启对华正式访问,10月15日至16日,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会来华,和王毅外长举行中法战略会谈。

10月16日至17日,瑞典外交大臣蒂纳加德、加拿大外长阿南德也会相继访华。短短四天里,四个美国的传统盟友密集访华,而且全是西方国家,这个时间点选得耐人寻味——正好是中美贸易战再次升温的时候。

这些盟友之所以急着来华,根本原因还是“利益优先”。法国的心思很明确,一方面想巩固和中国的经贸合作,比如中法合作的空客天津生产线,已经成为双方航空领域合作的标杆,这次会谈大概率会探讨扩大产能,进一步打通中欧航空产业链。

另一方面,法国一直想推动欧盟“战略自主”,不想被美国绑在“反华战车”上,和中国保持良好沟通,能让法国在欧盟内部更有话语权,避免欧盟成为美国的“附庸”。

加拿大的诉求则更务实,完全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麻烦”。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加拿大的钢铝产品出口受阻,而中国是加拿大农产品的重要市场,之前因为关税问题,加拿大的油菜籽、海产品对华出口都受到了影响。

这次访华,加拿大最想做的就是和中方协商,争取放宽部分农产品的准入限制,同时缓解钢铝关税带来的出口压力,毕竟对加拿大来说,跟着美国对华施压,受伤的是自己的企业和农民,与其“硬撑”,不如主动找中方谈合作。

瑞典和西班牙的想法也很清晰,瑞典的风电、环保、自动化产业在全球都有竞争力,而且半数以上的瑞典在华企业对2025年的盈利预期都很乐观,很多企业早就把中国当成了“增长引擎”。

比如瑞典的维斯塔斯风电,在华市场份额一直很稳定,这次访华就是想确认合作不会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甚至想扩大在华投资,抓住中国绿色能源发展的机遇。

西班牙则更看重中国的投资和出口市场,桑切斯政府一直很关注社会保障问题,而吸引中国投资、扩大对华出口,能给西班牙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

之前桑切斯就顶着美国压力访华,这次外长再来,就是想把双方的合作落到更实处,甚至希望能充当中美、中欧之间的“桥梁”,从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其实这些盟友的选择,恰恰戳破了美国“阵营化”的假象,美国一直想拉着盟友一起围堵中国,比如近期美财长就提到,要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上,寻求欧洲、印度等国的支持,可盟友们心里都有一本“经济账”。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很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跟着美国制裁中国,首先受损的就是自己的利益。

就像之前美国想让欧盟排斥中国5G设备,可欧盟很多国家权衡后,还是选择保留华为的部分业务,因为他们清楚,放弃中国的技术和市场,代价太大。

反观美国,现在的处境其实很矛盾:既想通过打压中国稳住自己的优势,又怕事情闹大影响国内经济,毕竟美国当前的通胀压力还没完全缓解,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因为“封杀”中国产品导致市场供应紧张,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民众。

这种“想打又怕疼”的心态,让美国的对华政策总是反复横跳,也让盟友们越来越不信任,谁也不想跟着一个“没准头”的老大,拿自己的利益冒险。

说到底,这场贸易战的核心从来不是“谁能打赢谁”,而是“规则该由谁制定”,中方一直坚持的“平等、互利、对等”,正在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同,而美国试图靠“霸权”维系的单边规则,正在被盟友的“用脚投票”打破。

美国批量下架中国产品,看似是“强硬”,实则暴露了自己的焦虑,而美盟友集体访华,也不是“背叛”,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

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还会继续,但有一点已经很明确:靠“封杀”和“施压”赢不了合作,只有拿出诚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财经   中美   活路   盟友   美国   中国产品   批量   集体   贸易战   中国   美方   加拿大   中方   瑞典   华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