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山引发众怒,自杀式营销的代价,始祖鸟为什么会做自杀式营销?

一场本该是品牌封神的艺术盛宴,最终却成了一次教科书级的品牌自毁。当艺术家蔡国强的《升龙》烟火秀在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夜空炸响时,始祖鸟可能以为自己点亮的是品牌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

然而,他们点燃的,其实是品牌神圣叙事与商业欲望之间积压已久的火药桶。与其说这是一次营销失误,不如说是一场品牌身份的公开“自爆”。那条东方巨龙确实升空了,但那只史前之鸟,却直直地坠向了地面。


圣山还是秀场

问题的根源,出在对“喜马拉雅”这个词的理解上。在始祖鸟的营销蓝图里,这片世界屋脊无疑是强化其高端血统的绝佳背景板,一个宏伟、壮丽、足以匹配其价格的天然秀场。他们喊出“向上致美”、“与自然对话”的口号,试图将一场人为的烟花表演,包装成一次与神圣自然的灵魂沟通。

但在品牌真正的追随者眼中,喜马拉雅不是布景,而是圣地。这群硬核户外爱好者,是Patagonia创始人将公司捐给地球理念的信徒,是“无痕山林”(LNT)原则的忠实践行者。



他们对自然的态度,不是居高临下的“对话”,更不是征服式的“致美”,而是一种近乎谦卑的臣服。他们走进山野,追求的是将人类的痕迹降到最低。当绚烂的烟花和彩色的烟雾,这些短暂、喧嚣且带有侵入性的人造符号,粗暴地闯入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时,碰撞便无可避免。

公众的第一观感不是艺术,而是破坏。不是对话,而是冒犯。品牌精心构建的“东方巨龙”宏大意象,在众人眼中,不过是一场俗气的“炸山”行为,一场对圣山的亵渎。



鸟粉和鸟主的战争

这场烟花,精准地炸出了始祖鸟用户群体的内部裂痕,一场“鸟粉”与“鸟主”之间的决裂被公之于众。“鸟粉”,是品牌的原点人群。他们是真正的攀登者,是那些在风雪垭口考验冲锋衣性能的硬核玩家。

他们追随始祖鸟,不仅因为产品牛,更因为品牌所代表的敬畏自然、挑战极限的专业主义精神。他们是品牌口碑的基石,是品牌专业光环的源头。而“鸟主”,则是品牌泛化后吸引来的新贵。他们是城市里的中产和成功人士,将始-祖鸟昂贵的夹克视为一种身份标识。



这件衣服的战场,从海拔五千米的山巅,转移到了高级餐厅的饭局或是咖啡馆的露台。当“中年男人三宝”的调侃里出现始祖鸟时,就意味着品牌已经成功俘获了这群“身份消费者”。他们对品牌内核不敏感,但对视觉奇观和身份彰显趋之若鹜。

现在回头看这场烟花秀的意象——“升龙”,那种大展宏图、龙腾虎跃的气势,究竟是在跟谁对话?这显然更符合商业成功人士渴望征服的功利心态,而非户外爱好者寻求宁静的敬畏之心。



这场营销,彻头彻尾地冒犯了“鸟粉”,却可能正中“鸟主”的下怀。它暴露了品牌在疯狂扩张中,早已在价值上左右摇摆,其内容表达已经完全脱离了原点人群。

讽刺的是,在追求大众市场的路上,品牌的根基或许早已动摇。那份从80%骤降至15%的同店销售额增速数据,似乎在无声地诉说,核心吸引力的褪色,可能早已在财报上留下了痕迹。这次危机,只是把脓包彻底挤破了而已。


当ESG变成一种谎言

如果说“炸山”是行为上的背叛,那么事后迟缓拙劣的危机公关,则彻底引爆了品牌的信任危机。始祖鸟并非没有环保叙事。它也曾努力构建自己的ESG形象,谈论“少买但用得更久”的理念。但这一切精心编织的故事,在喜马拉雅的炮响中,显得如此虚伪,变成了一个精致的谎言。

相比之下,其他品牌的环保营销显得真实得多。无论是Columbia的“玩徒净山计划”,还是探路者与西藏登山队的深度合作,都强调用户的亲身参与和对自然的实际回馈。它们是润物细无声的行动,而非一场追求眼球效应的表演。


危机在9月20日集中爆发,微博话题阅读量短时间内冲破1.3亿。连《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也发文批评,舆论的火烧到了眼前。

始祖鸟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删除社交媒体上的宣传物料。这种回避的姿态,无异于火上浇油。在公关的“黄金24小时”里,品牌选择了失声,这种沉默被公众解读为心虚和傲慢。


直到事件发酵近两天后的9月21日上午,官方道歉才姗姗来迟。此时,话语权早已旁落,品牌的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日喀则市成立调查组介入核查的消息,更是将这次失败的营销钉在了耻辱柱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时尚   始祖鸟   众怒   代价   品牌   喜马拉雅   自然   巨龙   烟花   危机   身份   日喀则市   意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