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日韩船企订单差距:韩113艘,日本仅94艘,中国令人意外

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仿佛迎来了一场降温潮,新船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7月13日,华夏日报就曾报道,今年1到6月,全球新船订单总计只有1938万修正总吨,换算成艘数大约是647艘,比2024年同期锐减了54%。

而在全球造船领域,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始终是绕不开的主角。三国加起来,几乎拿下了全球造船份额的八成以上,可谓是三分天下。

不过,今年上半年的订单表现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韩国拿到了113艘新订单,日本则只有94艘,而中国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究竟是多少呢?

韩113艘

韩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个优等生,尤其在高端船舶领域,几乎无人能敌。2025年上半年,韩国船企共收获了113艘新船订单,合计487万修正总吨,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25%。

虽然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但依然稳坐世界第二把交椅。说起韩国造船,不得不提现代重工,这家成立于1972年的企业。

从蔚山的一个小船厂起步,只用了十几年就成长为世界最大船厂,2011年造船完工量突破1亿总吨,2023年新签订单量还登顶全球。

如今,现代重工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业务覆盖船舶建造、海洋工程、柴油发动机等,船用柴油机的市场份额高达35%,可以说是“全能型选手”。

不过,韩国也并没有原地踏步。近年来,他们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瞄准了美国。美国造船业自冷战结束后就一直不太景气,设施老化、工人短缺,军舰建造周期动辄几十年,商用造船份额还不到全球的1%。

韩国趁机出手,今年7月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提出了MASGA合作方案,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两国造船合作。

更早之前,韩华集团还在2024年底收购了美国费城的一家造船厂,并把它改名为韩华费城造船厂,连龙门吊都漆成了韩国船厂标志性的橙色,颇有几分韩流登陆的意味。

韩华甚至放话,要在十年内实现年产10艘的目标。

除了市场拓展,韩国在技术上也一直走在前沿。面对国际海事组织的减排目标,韩国早在2020年就公布了环保船舶十年规划,计划到2030年改造500多艘环保船。

在生产端,数字孪生、自动化、绿色推进系统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帮助船厂提高效率、减少污染。

业内专家指出,韩国造船业的成功,离不开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产业集群政策、国家强力支持以及持续的技术升级。

他们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专注高附加值船型,比如LNG运输船、环保船舶和海上平台,这在全球竞争中形成了独特优势。那么,相比之下老牌的日本为什么只拿到94艘呢?

日本仅94艘

日本造船业曾经风光无限,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和韩国、中国一起主导全球市场。

但2025年上半年,日本船企只接到94艘出口船舶订单,合计约210万修正总吨,同比下滑36.6%。更让人担心的是,下滑趋势已经连续多月,只有今年3月短暂回升,其他月份都在下降。

订单类型以散货船为主,还有少量液货船、集装箱船等,整体结构偏传统。日本订单减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其实早在2021年,百年老厂三井E&S造船就正式退出船舶建造市场,把最后一艘商船交付后,转型成了工程设计公司。

这家1917年成立的企业,累计造了888艘船,但最终没能顶住竞争压力。之后,其舰船业务被三菱重工接手,商船部分则转移至常石造船及中日合资船厂。

几乎同时,日本造船业加速整合,常石造船与三井E&S控股合并后,规模升至行业第三,仅次于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联合。这一系列变动,反映出日本船企在面对中韩崛起时的调整与收缩。

为什么日本会掉队?面对全球造船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韩两国在成本、技术、规模上优势明显;而日本船企自身转型较慢,高附加值船型市场被韩国抢占,中低端市场又受到中国冲击。

再加上国内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高企,造船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三井E&S控股就曾连续亏损,最终不得不断臂求生。

不过,日本造船业底蕴犹在,尤其是在散货船、汽车运输船等细分领域仍有竞争力。

眼下,他们正通过合并、转型来寻找新出路,未来或许还能扳回一城。日本订单量的下滑,让人不禁好奇,中国又是怎么做到令人意外的呢?

中国令人意外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堪称近年来全球工业领域的一大亮点。

2025年上半年,尽管全球订单总量缩水,中国船企却依然拿下了370艘新船订单,约1004万修正总吨,市场占有率高达52%,稳居世界第一。

虽然同比也减少了65%,但在整体低迷的环境中,这样的成绩单足以让对手侧目。中国造船起步较晚,但发展飞快。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了船舶工业局,历经多次机构调整,1982年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再到今天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一路走来,体制在变,但造船报国的初心没变。

如今,中国船舶集团资产超万亿元,员工近20万,拥有完整的研发制造体系,能设计建造符合全球标准的各类船舶。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近年接连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以及大型邮轮。

2023年11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总吨位13.55万吨,有2125间客房,堪称“海上城市”。2024年10月,第二艘邮轮爱达·花城号也正式命名。

造邮轮有多难?全船零件超过2500万个,电缆长度比哈尔滨到三亚还远,但中国做到了。

同时,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也亮相了,它能钻到海底11000米,抗风能力超强,标志着中国在深海装备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国家海洋实力,也推动了深海技术和能源资源安全。中国造船业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产业链完整和持续创新。

从模仿到引领,从低端到高端,中国船企用几十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的路。如今,新接订单、手持订单、造船完工量三大指标全部世界第一,说明中国已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

2025年上半年的造船订单数据,照出了中日韩三国船企的现状与走势。韩国凭借技术优势和海外合作,稳居第二;日本在调整中收缩,但底蕴犹存;中国则以超半数的市场占有率,展现出令人意外的爆发力。

全球造船业正经历转型,环保、智能、高端化成为新赛道,三国都在努力布局。中国虽然领先,但也要看到,韩国在高端船型上仍有优势,日本在细分领域不可小觑。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订单数量的比拼,更是科技、效率、绿色发展的较量。对中国来说,持续创新、提升品质、加强国际合作,才是保持领先的关键。

主要信源

日本船厂上半年出口订单大降超36%——澎湃新闻 2025-07-14 10:00

上半年中国造船业利润总额增长超七成,景气指数创历史新高——界面新闻2025-09-17

370艘!上半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蝉联全球榜首|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华夏时报2025-07-13

观察|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图什么?——澎湃新闻2025-08-29

每天读懂一家军工央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北晚在线2025-08-3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财经   日本   中国   上半年   差距   订单   意外   造船业   韩国   全球   船舶   船厂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