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埃隆·马斯克所言:“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远远超过人类,达到至少2:1甚至3:1的比例。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板块中,相比起半导体,我个人更看好人型机器人。
近期,国证人形机器人相关成分权重进行了修订,其相关业绩不管是长期收益还是弹性也更佳,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清晰的机器人投资方向。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抓住机器人产业的红利?如何在复杂的市场中找到稳健的投资工具?答案或许就藏在最近修订的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中。
在我看来,指数有两方面重要调整:
这就是说,核心机器人标的股的权重有望提升,而不是主业的成分股权重比例会大为下降!这背后,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修订后的国证机器人指数能够更好表征机器人产业,达到更好捕捉产业机会的效果。
这就是说,指数意图体现产业集群而非龙头股的成长动能!总体权重更为均衡之后,不再怕龙头股雷了,风格上“更小”。简单来说,咱们的投资风险大幅降低。
例如,前一阵“机器人马拉松”引爆市场对机器人产业的热议后,国证机器人指数收盘涨幅达到3.56%,较中证机器人指数领先0.78个百分点。这一涨幅优势,不仅体现了市场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更凸显了国证机器人指数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捕捉能力!
个人不看好半导体板块,有两方面原因:
半导体行业近5年业绩呈现了一定的周期性波动特点。2019年-2021年,无论在收入端,还是盈利端,都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幅度,但自2022年后,收入增长几乎停滞,但行业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并在2023年出现了筑底现象,2024年呈现逐步改善迹象。
上述对于周期的总结,都是在后视镜里看到的,身处投资现场,谁能拍着胸脯说,看透了周期?谁能准确抓住收益?而周期性的恐怖之处在于,如果踏错步伐,即将面对连续多年的亏损,你能受得了?
从半导体细分行业来看,设备类企业的业绩整体呈现上涨,部分摆脱了周期性的影响,但普遍现金流紧张,经营业绩无法通过现金流兑现,而业绩波动最大的当属芯片设计类企业,由于其产品直接面向各自细分行业的需求,离市场最近,所以呈现了较大的业绩波动。
近5年数据表明,2019年至2021年,行业估值的快速增长与整个行业的业绩成长完美匹配,而一旦过了增长期,行业估值便迅速下滑,并超过了业绩下滑的力度。投资中,一旦行差踏错,半导体会给你沉痛一击。
整体而言,半导体赛道的投资,已然进入深水区,未来估值的增长不再单纯依靠概念,而需要实打实的业绩支持。行业估值与利润极其匹配,但波动巨大。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规模就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当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项目投资金额达11701亿,同比下降22.2%。2024年,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中国(含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项目投资总额为6831亿,较去年同期下降41.6%。
一方面,从需求端看,相比于半导体赛道需求的萎缩,机器人赛道的需求正处爆发前夜。据高盛预测,2025-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全球市场预计2025年销量达1.5万-2万台,2030年增长至60.57万台。
另一方面,从生产端看,2025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化量产的转折点,特斯拉、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国内外企业均宣布量产计划。
此外,从政策端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上位居全球第一,且出台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产业发展,明确了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判断,未来5-10年可能都是人形机器人的高速爆发期。我从未见过一个有如此高上限(十万亿市场空间)且有如此陡峭成长曲线(初期每年10倍增速)的行业。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发展,未来仍然蕴藏了极大的投资机会。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