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援助灾区,恶心一幕出现,河南大哥免费烩面被质疑“给太少”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洪水来了,榕江的情况可真不妙!

6月28号,贵州榕江县才刚过第一波洪峰的三天,就又一次响起了防汛警报。防汛应急响应等级从Ⅳ级一路蹿升,直接提升到I级,这可见汛情的紧迫程度真不容小觑。眼看灾情这么严重,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都陆续赶往榕江,偏偏有位普通人的身影特别吸引眼球!

河南大哥赵占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平凡之人亦有拳拳报国之心。他不像韩红那样的大明星一呼百应,却能在灾区最需要的时候出钱出力。

网上那么多网红捐助遭到质疑,这次赵大哥自然也没例外,请灾区群众免费吃面竟被质疑“给太少”?一次两次是摆拍蹭流量,可十次中八次有他的身影,就算是剧本也做不到吧。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赵占胜千里驰援,用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河南人的“中”!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只要有灾情出现,赵大哥就会变成网友们更熟悉的“漂流哥”。

跟赵占胜一起来的还有个叫胡雷的,生下来腿脚不利索,只能跪着走路。他把自己攒的5万块钱全拿去买500箱泡面、500桶水,还有万斤大米。装卸物资时跪在地上扛米袋,手都磨破了。有人劝他别全搭进去,他说当年困难时候有人帮他,现在该帮别人。

煮了八天烩面,每天两千多人能吃上。面粉都是从老家拉来的,调料自己带。赵占胜半夜还加火煮面,说看着大家吃饱挺值。消防员说这是吃出来的家的味道,志愿者发现他衣服湿透还在忙。

赵占胜他们在火堆边熬了三天没合眼。贵州夏天又闷又热,赵占胜满头大汗浑身湿透,连藿香正气水都喝完了。他们顾不上吃饭,就想着多煮几碗面。

网上有人说他们是作秀,说免费送吃的也要讲究分寸,三根面条算什么。但更多人翻出他们之前救灾的照片,说这些事都做了十几年了,不可能每次都编剧本。

胡雷装米的时候跪在地上,一袋50斤的米搬了上百袋。有志愿者想帮忙都被他拦住,说这是自己该做的。他银行卡里的钱全捐出去了,连给自己留的生活费都没有。

然而,善意一旦被具象化,就免不了被量化和审视。

很快,网上出现了质疑赵占胜的声音:“一碗面就几根,汤比面多,作秀的吧?”这些指责像针一样扎眼。他们没看到,赵占胜用的餐盒很深,而且他一直在喊“不够可以再来加,管饱”,之所以先少给点,是为了让更多排队的人能先吃上,同时避免浪费。

这恰好引出了一个悖论:当善意可以被称重、被计数时,它的价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一碗“量足”的面,和一百碗“量少”的面,哪一个更善良?

时间刻下两道轨迹,却指向同一个原点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8年。

那一年,汶川地震。赵占胜第一次冲向灾区,从此,“救灾”这件事就像一道刻痕,深深烙进了他的生命。此后的陕西水灾、涿州洪灾、甘肃地震……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和他那口大锅的身影。他成了一个“救灾的游牧者”,追逐着需要帮助的地方。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做这种又累又亏本的买卖时,这个不善言辞的河南汉子,只会憨厚地笑笑,说出那句标志性的回答:“习惯了。”

同样是2008年,16岁的胡雷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从小因病致残、靠拾荒维生的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过太多陌生人的帮助。那一年,他立下誓言,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终身投身公益。

他的轨迹与赵占胜完全不同。他不是“事件驱动”的,而是“日常积累”的。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为下一次行善所做的准备。他安静地积攒着自己的力量,等待一个可以倾囊而出的时刻。

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人生轨迹,一个漂泊,一个沉静,却在2008年这个共同的原点,被一枚叫“利他主义”的图钉,牢牢地钉在了一起。

驱动他们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内心的本能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

赵占胜的行为,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看到同胞有难,他就必须要做点什么。这已经内化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一个崇高的名声,仅仅是因为“我应该这么做”。

胡雷的动机,则源于一种最朴素的感恩与偿还。因为自己曾在黑暗中被照亮,所以他也要成为一束光。他倾尽所有,不是在“捐赠”,而是在“报恩”——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具体的人,也报答这个让他虽历经磨难但仍能感受温暖的社会。

驱动他们的,从来不是什么“奉献社会”的宏大叙事,而是一个个源自个人经历的、无比坚实的内在逻辑。对他们而言,付出本身就是目的,行动本身即是意义。

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对他人的审判

当然,有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投下。

网络上那些关于“作秀”、“摆拍”、“博流量”的杂音,从未停歇。这些轻易敲下的文字,像一把把冰冷的尺子,试图去度量、剖析、甚至贬低那些滚烫的善意。

这或许是人性中最令人无奈的部分:我们永远不缺对他人的审判,尤其当他人的行为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畴时。

结语

但幸运的是,回响总比杂音更响亮。是灾区民众端着热面时那句带着哽咽的“谢谢”,是救援人员吃饱后再次投入战斗的身影,是更多网友对质疑者的愤怒反驳,更是胡雷跪在地上搬米时,周围人默默上前搭手帮忙的场景。

他们从不问值不值得。

或许,真正需要回答这个问题的,从来不是赵占胜和胡雷。

而是置身事外的我们。

参考信源:河南大哥千里驰援 6000份烩面暖榕江 2025-06-30 09:56 大象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娱乐   河南   灾区   大哥   榕江   身影   善意   灾情   轨迹   杂音   贵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