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坐上桌,美商务部长退出谈判,我国高层反对,不准脱钩断链

2025年10月24日,吉隆坡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拉开大幕。但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个爆炸性消息传来:美国那边,最扎眼的鹰派、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被踢出局了。

谁干的?特朗普

就在23号,美国财长贝森特对外证实,卢特尼克不会参加这次吉隆坡会谈。消息一出,华盛顿懵了,全球市场也跟着一哆嗦。这演的是哪一出?

要我说,这戏一点都不意外。这根本不是什么战术调整,这就是一场“内部追责”。卢特尼克这位“纵火犯”,差点把中美关系最后这点缓和的苗头给烧了,特朗普不骂他骂谁?

当时中美刚在马德里谈完,气氛好不容易缓和了点,双方在“tiktok禁令”这些破事上刚达成点共识,美方也嘴上答应着“不会扩大科技制裁”。结果呢?卢特尼克一转头,就祭出了一个恶毒至极的“50%规则”

这规则啥意思?就是规定,任何产品,只要里面有超过50%的零部件或者技术来自中国,就得被纳入美国的管制范围。

你品品,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要把全球供应链一刀两断,逼着所有在中国有业务的国际公司“选边站”。这等于直接撕毁了马德里会谈的成果,把前面四轮谈判的努力全扔进了垃圾桶。

卢特尼克这么干,显然是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他以为中国还会像以前一样,抗议几句就完事了。他没想到,这次中国连“谈”都懒得谈,直接上“家伙”了。

紧接着,中国的反制重拳来了。商务部接连宣布,对稀土相关产品、超硬材料(比如工业金刚石)等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

这几招,打得是真疼。

特朗普政府突然发现,事情大条了。他们手里攥着一大堆盟友,什么欧盟、日韩、澳大利亚、加拿大,几十个国家看起来人多势众。可真到了“硬科技”上,才发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就拿稀土来说。澳大利亚是跳得最欢的,天天喊着要帮美国建立“替代供应链”。可现实呢?澳大利亚的稀土矿挖出来,还得乖乖送到中国来加工。 别说供应整个西方世界了,它连自己那点加工技术都离不开中国。

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和加工能力。这不只是“储量”问题,这是“技术壁垒”。没有中国的分离提纯技术,美国挖出来的稀土,跟高科技废土没区别。

特朗普发现,卢特尼克一通操作,非但没锁死中国,反而把美军自己的命根子给送到了中国手里。 五角大楼的F-35、“战斧”导弹,哪个离得开稀土永磁体?

这下,轮到美国进退两难了。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开头那一幕。一场“内部追责”开始了。有消息说,特朗普在白宫会议上直接痛骂卢特尼克,斥责他“擅自挑衅中国”,导致整个缓和对华关系的计划彻底失败。

说白了,特朗普可以接受对华强硬,但他不能接受“失控”。卢特尼克的“50%规则”就是一次典型的失控,它引发了中国“无解”的反制。

所以,把卢特尼克踢出吉隆坡谈判,是特朗普必须做的“止损”。他需要给中国一个交代,或者说,他需要一个台阶,赶紧回到桌子上,求中国松一松稀土的“紧箍咒”。

这也彻底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内部的“裂痕”——鹰派想一棒子打死中国,但以财长贝森特为首的“务实派”却很清楚,美国经济离不开中国。

卢特尼克这位最强硬的“钉子”被拔掉了,特朗普显然是想给这次谈判释放点“诚意”。

那么,中国接不接这个茬?

就在谈判开始的同一天,10月24日,中国高层也把底牌亮出来了。

在北京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长王文涛说了一段分量极重的话。他强调,中方一贯的立场,就是反对“脱钩断链”

请注意这个用词,在如此高级别的发布会上,说的是“不准脱钩断链”。这已经不是一种呼吁,这是一种“划红线”。

王文涛说,中美应当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相处之道。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想谈,大门敞开;你想打,我们奉陪到底。但你要是想一边谈、一边“脱钩”,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锅,那绝对不行。

这就是中国给吉隆坡谈判定下的基调。

现在,球又踢回了美国那边。

卢特尼克是下场了,可剩下的美国代表团,就真的“干净”吗?

这次带队的,还是老面孔——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Greer)。贝森特在出发来吉隆坡之前,还在放狠话。他说:美国正考虑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对华出口。

什么叫“软件驱动产品”?说白了,就是工业软件(EDA)、操作系统(OS)、数据软件这些东西。

你看,美国的“套路”永远不变。一边把最能惹事的卢特尼克藏起来,假装妥协;一边又让贝森特抛出新的威胁,试图在谈判桌上讹诈。

他们觉得,中国在软件领域,特别是工业设计软件上,对美国还有依赖。比如华为、中芯这些企业,在高端芯片设计上,确实需要用到美国的EDA工具。

但美国人似乎忘了,或者说故意忽视了一件事——你越是制裁什么,中国就越会以你无法理解的速度,把这个东西给造出来。

几年前,他们制裁华为,以为华为会死。结果呢?华为在2024年、2025年交出的成绩单,让整个美国科技界都傻眼了。麒麟芯片的回归,鸿蒙系统的崛起,这都是被美国“逼”出来的。

现在,他们又拿EDA和操作系统说事。这根本不是威胁,这是在“提醒”中国,必须加速软件领域的自主创新了。 事实上,中国的国产EDA工具已经在中低端产线上开始规模化应用,高端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美方真的敢在吉隆坡拿“关键软件”作为筹码,那他们得到的,绝不会是中国的让步,而极有可能是中国在其他领域,比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上,更进一步的反制。

这就是2025年中美关系最真实的写照,也是这场谈判最吊诡的地方。

美国现在的心态极其矛盾。

一方面,他们国内的通货膨胀压不住,急需中国继续购买美国的大豆、飞机,需要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继续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来“续命”。 另一方面,他们又遏制不住那颗“老大”的心,总想在科技上把中国彻底锁死。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一边低头,请求中国“松开稀土管制”;一边又扬言,威胁要搞“软件制裁”。

这种“左手要饭、右手持枪”的姿态,就是典型的“美国优先”思维。 可惜,这套在20年前或许管用,在今天,在中国面前,已经不灵了。

卢特尼克的“下课”,只是一个开始。它证明了一件事:在绝对的实力和坚定的反制面前,一切“花式制裁”都是纸老虎。

中国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不准脱钩断链”。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吉隆坡的谈判桌上,美方如果还认不清这个现实,还抱着“我制裁你,你还必须买我大豆”的幻想,那他们失去的,恐怕就不只是一个商务部长了。

这场世纪博弈,比拼的早已不是谁的嗓门大,而是谁的产业链更完整,谁的底牌更厚,谁在关键时刻真正“断不了链”。

显然,中国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财经   中美   商务部长   高层   我国   中国   尼克   美国   吉隆坡   稀土   华为   反制   软件   鹰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