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交易型资金风险偏好持续修复,A股市场呈现“技术性突破”,短期顺应情绪,不过接下来内部中报行情临近,外部“大而美”法案、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进入内外各种变量的“观察期”,这种时刻,除了等待消息我们还能做点啥?
一、三个维度积极信号共振
想要弄清楚在“观察期”能干点啥,咱们先得弄清楚目前有哪些重点需要“观察”的因素,它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目前有三个维度出现积极信号的共振。
维度一:海内外宏观环境积极信号共振
1、海外方面,中美关系再现缓和信号,双方团队正积极沟通
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后,双方于近期确认落实了两国元首在6月5日通话中的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具体细节。目前,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规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美方也采取相应行动,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关情况已向中方作了通报。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在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7月1日,美元指数为96.6451点,跌破97点,上半年累计下跌10.7%,创2022年3月以来新低。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美国银行6月对190家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月度调查显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份再次发出贸易关税威胁造成的动荡之后,机构选择远离美国资产。说明尽管全球市场整体信心已从最初的冲击中基本恢复,但对美国资产的信任持续低迷。
中信建投通过复盘历史美元弱周期A股表现可知,当美元走弱时,A股估值中枢抬升,主要宽基指数走强。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在上面表格中覆盖的三个历史上弱美元阶段中,可以看到,A股核心指数均收涨,同花顺全A三个阶段的涨幅加总录得36.77%。因此,中信建投认为,从历史规律来看,美元下行周期,也是相对利多A股的。
2、国内方面,政策基调积极,经济数据整体平稳
在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的情况下,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内政策不太可能进一步加码。但实际上,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市场政策等多个方面来看,目前国内整体政策基调依然是积极的。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期经济数据也整体保持平稳,打消了不少投资者对于贸易战期间经济数据的担忧。具体来看:
1)PMI指数连续两月回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景气面有所扩大;
2)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8%(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比上月略降0.3个百分点;
3)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月大幅上升1.3个百分点,创202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4)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7%,增速比1-4月稍降0.3个百分点;
5)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同比下降0.1%。
总的来看,国内方面,总体政策基调较为积极,经济数据也是大体平稳的,国内的积极信号,与海外中美关系缓和、美元指数走弱形成共振,创造了当前较好的宏观投资环境。
维度二:投资者情绪持续高涨反映市场风险偏好强化
不过宏观环境较好,也不能完全决定市场走向。如果市场情绪较弱,也难以有所表现。那么现在投资者情绪如何呢?
近期,A股市场迎来“技术性突破”,截止2025年7月4日,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成交额中枢已经从此前的1.1万亿左右攀升到1.5万亿左右,投资者情绪回升;上证指数达3,472点,创今年以来新高;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以及陆股通当日成交金额均呈上升态势,交易活跃。
图片发布日期:2025年7月7日
根据中信建投构建的投资者情绪指数来看,5月以来,大部分时间情绪指数都在75以上的高涨区,近日一度升至80以上。长期高涨的市场情绪也推动了市场主题热点活跃。
同时,不少投资者在港股、小微盘和产业赛道已经积累的一定赚钱效应,新发产品开始温和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6月30日,整个上半年,权益类公募新发规模2350亿元,同比增加124%,被动型产品单月新发规模均超过200亿元,而6月的主动权益产品新发规模达到296亿元,创2022年以来单月最高值。
维度三、中报业绩预告正在逐步验证新赛道产业景气
随着2025年中报季的临近,A股市场的中报预告已陆续拉开帷幕。A股上市公司预计将在7月15日之前密集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并在8月底集中披露中报业绩。
从业绩预告来看,金融领域,非银有望继续受益于较高的市场活跃度;非金融领域,中上游受价格压力影响业绩或偏弱,黄金板块、消费尤其是以旧换新覆盖领域、科技硬件或为结构亮点。
具体来说,在人工智能(AI)、创新药、机器人等产业持续高景气的背景下,相关公司的业绩预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截至2025年7月4日,共有2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21家企业业绩预增,传递出积极信号。
总的来看,目前海内外宏观关键要点、市场风险偏好和新赛道结构性景气均出现积极信号。中信建投认为,在弱美元趋势、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和流动性环境整体性改善的推动下,接下来A股市场震荡中枢有望逐渐上移。
二、扰动因素
不过接下来的市场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也需要我们留心关注。
1、外部军事冲突持续,但规模可控
当地时间7月4日晚间,哈马斯向相关斡旋方就加沙停火提案做出积极回应,并发表声明称已做好充分准备,以立即就该停火提议的实施机制启动新一轮谈判;俄乌冲突持续,但美国国防部宣布暂停向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精确制导武器等部分承诺军火,此举或因美国国内军工产业产量受外部因素影响缩减。
2、美国“大而美”法案获得通过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以下简称OBBB法案)。该法案含巨额减税条款,将大规模减税政策永久化,同时还提高了5万亿美元债务上限。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到2034年底,法案将使联邦赤字增加3.4万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美国国债规模将超过5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接近120%。企业和富人有望受益于此法案,如位于前20%的高收入群体每年净收入将增加近13000美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也获得税收减免,更多联邦土地将开放供钻探使用。
中信证券认为,该法案是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宫后推出的标志性立法议程,其签署生效代表着特朗普的一场胜利,有助于巩固他对共和党的掌控力,也为其后续施政奠定了一定基础,增强了其在党内和国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不过,OBBB法案也并不一定有助于强化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政治支持;同时,马斯克也宣布成立新政党,但发挥作用可能需要漫长的过程。
3、中美经贸谈判持续,关税冲突存在但略缓和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7月4日表示,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后,中方正依法依规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美方也采取相应行动,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中信证券认为,鉴于美国中期选举民调可能在今年底提前“固化”,特朗普需尽早拿出更多成果。由于OBBB法案已经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谈判或是特朗普在7月的优先事项。短期内中美博弈或并非特朗普关注的焦点,因此中美关系可能有望在7月继续保持阶段性稳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关税风波已经一锤定音了。当地时间2025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信函给日韩及南非等14国威胁征税,随后,他又签署行政令,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并指出上述14个国家为第一批,意味着后续还会有更多国家的对等关税税率被更新。
总之,接下来市场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不过地缘冲突虽然持续,但规模可控;“大而美”法案的影响没有那么快向外辐射、关税政策存在一定“拉扯”但市场也逐步脱敏,接下来还需要持续“观察”这些方面的变化。
三、重点考察对象
在这样有许多变量还需“观察”、没办法直接下定论的阶段,我们有没有什么“重点考察对象”呢?小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线索来考虑:
第一,找能催化市场热情的“超预期”
当前市场热情已逐渐回暖,但想要更进一步,还缺乏一定的能够作为“点火线”的催化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着重寻找一些市场当前预期不高,未来有可能“超预期”的因素。比如,若是后面美联储出现超预期的降息,或是我国后续在重要会议上颁布了什么超预期的政策刺激,都可能成为引燃市场的催化剂;另外,三季度科技领域催化密集,AI模型、端侧设备、国产AI硬件等领域都有看点,而且目前这些方面预期并不高,更容易出现“超预期”事件,也值得关注。
第二,寻找政策“明牌”
6月中办和国办发布了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代表着提振内需的思路开始拓展到社会保障领域;本周中央财经委着重讨论统一大市场,反内卷的政策能级有望提升。中信证券表示,只要问题和目标摆在台面上,被广泛地讨论,后续就只是解决方式、节奏和时机问题。如果说2023~2024是全社会对“要不要宽松”、“要不要坚定稳定资产价格”从分歧走向共识的过程,那么今年就是对“如何刺激内需”、“如何解决低迷的价格信号”从分歧走向共识的过程。
中信证券认为,类似“反内卷”这样的不少长效的调整思路可能会在未来陆续明确。届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政策“明牌”来调整我们的战略布局。
第三,把握中报季的主旋律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仍存,内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而我们接下来即将迎来“中报季”,市场有望更关注基本面动向,因此咱们还可以通过中报,寻找一些结构性亮点。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思路:
中金公司认为,可以结合中报业绩关注三条主线:
1)中报在业绩上有突出亮点的领域,例如黄金板块、受益于以旧换新的消费领域、科技硬件等;
2)中金公司认为,与经济周期和外部风险关联度不高的高景气机会,例如AI产业链,以及面向非美经济体贸易且海外产能布局充分的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和电网设备等;
3)温和复苏环境下率先实现供给侧出清的行业,包括工业金属、锂电池、创新药、商用车、轨交设备和铁路公路等;
中信证券认为,可以结合产业趋势和业绩估值的匹配情况来寻找中报的主旋律:
1)具有较强产业趋势特征的行业,这些板块处于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与产业动能三重因素共振的上行周期,例如AI和创新药;
2)业绩和估值匹配驱动的行业,对于具备一定进取偏好的资金来说,这类方向有望成为持续布局重点,直至中报业绩兑现,例如:通信和电子中的北美算力链、有色和游戏。
小结
市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亢奋状态,有时候会走一段,需要“看一段”,等待一些变量落地、确认、兑现,再综合“酝酿”之后可能才会慢慢发酵,有所表现。但是对于咱们投资者来说,在市场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如果等到市场发酵完了再赶着入场,往往就容易“踏空”节奏了。因此,像这种“观察期”,并不是让我们单纯“观望”、犹豫徘徊的时间,如果咱们能够提前针对那些对接下来影响很大的变量进行持续跟踪,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关照”,就会在接下来的投资里从容很多了。
参考文献:
1、中信建投:市场中枢继续抬高,若调整将迎布局良机,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夏凡捷、何盛,2025年07月07日
2、中金 | 中报预览:哪些公司业绩有望超预期,中金点睛,李求索、黄凯松等,2025年07月07日
3、华泰 | A股策略:进入内外变量窗口期,华泰证券策略研究,何康、王伟光等,2025年07月07日
4、主题聚焦 | 低位主题补涨和产能化解发力,中信证券研究,秦培景、刘易、王冠然、田鹏、王涛、王子昂、丁科翔、白弘伟,2025年07月07日
5、中信证券 | 美国“大而美法案”的政治、市场与产业影响,中信证券研究,杨帆、明明、遥远、华鹏伟、徐广鸿、陈俊云、林动、华夏、危思安、王楠茜,2025年07月07日
风险提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