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这次算是摊上大事了。
一句“不喜欢五仁月饼就是没遭社会毒打”,直接戳怒全网消费者,连央媒都忍不住发声斥责,逼着它道歉。
可谁能想到,这才刚平息没多久,40天内它竟又因新问题二次道歉!
随着舆论发酵,更多惊人丑闻被扒出,曾经的“面包巨头”形象碎一地。
年营收60亿的企业,到底藏着多少没曝光的问题?
当“国货情怀”成了遮羞布,桃李面包还能靠这点好感撑多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4日,桃李面包为了推广新品五仁味蛋月烧,在电梯里投了个广告,结果把全网都给惹毛了。
广告上写着:“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是因为还年轻,没饱尝生活的毒打”。
就这么一句话,直接冲上热搜第二,400多万人围观,骂声一片。
这广告确实让人火大,喜欢吃五仁的觉得被冒犯了:合着我喜欢吃五仁是因为被生活毒打了?
不喜欢吃的更生气,我不吃五仁就是没经历过生活?这什么逻辑?
网友们更是直接炸锅:“吃个月饼还要被教育”、“这是人能写出来的广告吗”。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广告语还是从20组文案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作”。
据说还是中老年员工和年轻员工,一起“头脑风暴”的结果。
本来桃李想讨好两代人,结果两头都得罪了,这创意水平,真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故意的。
而面对网友的愤怒,桃李刚开始说:这是内部共创机制的新尝试。
被骂得更狠后,又改口说,是年迈的高层拍板决定的。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竟然还想趁着这波热度卖货,在道歉声明里还不忘推销产品。
这操作把消费者彻底惹毛了不说,就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中国青年报》直接发文批评,把这种营销方式定性为“冒犯式营销”,要求必须停止。
闹到最后,这款月饼在京东旗舰店悄悄下架了。
有的说是卖完了,有的说是主动撤下的,反正是买不到了。
从一场中秋节大卖特卖的营销,到最后搞成了品牌危机,桃李这波操作属实拉胯。
可如果只是广告翻车,顶多就是挨骂几天,大家骂完也就过去了。
但桃李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就在五仁月饼事件前40多天,他们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道过歉。
7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例行抽检,结果在桃李泰安工厂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里,发现菌落总数严重超标。
这可不是小事,菌落总数超标说明生产环境脏乱差,面包容易变质。
吃了之后轻则拉肚子,重则急性肠胃炎,老人孩子更危险。
按理说,被国家部门查出问题,第一时间应该道歉整改。
可桃李的第一反应是不服,以“检验方法有误”为由向山东省市监局申诉,想推翻检测结果。
结果人家市监局根本不买账,直接驳回申诉。
直到这个份上,桃李才在7月26日憋出一份道歉声明,看那语气,明显是被逼无奈。
现在翻翻桃李的黑历史,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简直是家常便饭。
2021年,消费者在面包里吃出飞虫,桃李被罚5万。
2022年,天津工厂生产的纯蛋糕又出现飞虫,官方说法是“虫害控制不够彻底”。
到了2023年,更离谱的事发生了:
辽宁鞍山一位消费者,在面包里吃出一片2厘米长的带锈刀片。
结果桃李竟然直接否认,还倒打一耙报警,说消费者敲诈勒索。
最后这事不了了之,到现在也没个说法。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桃李面包,投诉量高达548条。
翻开这些投诉,简直是大型翻车现场:头发、苍蝇、蟑螂、发霉、变质……各种问题应有尽有。
而这些年来,桃李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始终如一:
能捂则捂,能拖则拖,实在捂不住了就发个不痛不痒的声明,然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消费者的健康在他们眼里,似乎还不如那罚款重要。
可曾经的他,明明是无数人心中的“国民品牌”。
1995年从丹东的一个小作坊起家,靠着“新鲜”这个简单的卖点,一步步做到全国连锁。
2015年成功上市,市值一度高达几百亿。
全国几十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大江南北。
从北上广的大超市到十八线小县城的小卖部,哪里都能看到桃李的身影。
“当天生产、当天上架”,曾让无数消费者选择相信桃李。
早上买的面包,生产日期就是当天,这在当时的面包市场是个不小的创新。
迷你豆沙包、布朗尼蛋糕、巧克力牛角包,这些产品陪伴了多少人的早餐时光。
特别是那个红豆面包,多少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桃李变了。
有内部员工爆料,现在的桃李工厂管理混乱,总部一年到头就来检查两次,平时全靠工厂自觉。
夜班为了赶产量,很多卫生流程都被省略了。
该洗手的不洗手,该消毒的不消毒,冷却车间温度经常失控,装面包的周转箱也不好好清洗。
说是现代化大厂,其实跟小作坊没什么区别。
而桃李的公关套路更是好笑,每次出事都是一个模子:
先否认,说不可能,内部会调查,被实锤后就灰溜溜说“配合相关部门”。
最后发个声明说是个别批次的问题,强调会加强管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删帖、控评、冷处理,这套组合拳他们玩得炉火纯青。
可市场的反应,往往是最诚实的。
从巅峰到现在,桃李的市值已经跌去了几百亿,目前只剩90亿出头。
就连核心市场华北、东北、华东的营收,都在下滑。
年轻消费者已经不买账了,他们宁愿多花点钱买7-11、全家的面包,或者去追那些网红烘焙品牌。
但在商超里,桃李依然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
早餐摊上,还是有人习惯买一袋桃李面包配豆浆。
这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复杂情感,大概只有真心支持过国货的人才懂。
大家不是盼着桃李倒闭,而是希望它能够醒悟,能够改变。
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简单,就是想买到安全、好吃、实惠的面包。
桃李的堕落令人唏嘘,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当一个企业把利润看得比良心更重,它的倒下只是时间问题。希望桃李的“塌房”能给所有食品企业敲响警钟,别把消费者当傻子,别把食品安全当儿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消费者信任的品牌,终将被市场抛弃。
参考文献:
1.身边24小时-2025-09-08——《桃李面包广告“翻车”背后: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研发投入缩减超三成》
2.和讯网-2025-09-02——《桃李面包净利润连降四年,吴氏家族累计套现超20亿元》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