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格兰银行开了个会,以5比4的微弱多数,决定把基准利率维持在4%不变。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觉得先别动利率,等等看。为什么这么干?银行给出的理由是,英国的通胀可能已经到顶了,但还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在持续下降。
行长安德鲁·贝利虽然没直接说太多,但意思很明白:现在降息还太早,得再观察观察,尤其是工资涨得有点猛,服务价格也偏高,这些东西要是压不住,通胀可能又反弹。
这么看银行在玩一场耐心游戏,他们不想因为急着降息,让通胀重新抬头,那样更麻烦。

这事背后,还有个时间点挺巧的。财政大臣瑞秋·里夫斯正忙着准备11月26日的预算案,市场都在猜,她可能会加税来填财政窟窿,但这可就跟工党当初竞选时说的“不加税”有点矛盾了。
里夫斯强调,预算案的目标是让通胀继续降,为以后降息铺路。你看,这俩事儿连一块儿了:银行在货币政策上稳住,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可能动刀,目的都是把通胀压回2%的目标。
目前英国通胀率是3.8%,几乎是目标的两倍,虽然银行觉得最坏的时候可能过去了,但老百姓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
消费者信心低得可怜,大家更愿意存钱,而不是花钱,这从超市的销售就能看出来,东西卖得多是因为价涨了,不是大家买得欢。

食品通胀估计还得高一阵子,到2026年才可能缓过来,主要全球农产品价格下不来。另外,家庭为了省钱,都在调整生活习惯,比如多买蔬菜少买肉,这种变化不是短期现象,可能反映出更深层的经济压力。
这种局面下,银行的谨慎其实挺合理的。通胀不是小事,一旦失控,普通人手里的钱就更不值钱了;但另一方面,高利率压着经济,企业借钱难,投资可能缩水,这平衡点真不好找。
英格兰银行这次选择观望,就是在赌通胀自己会慢慢软着陆,而不是靠猛药硬压。

通胀问题之外,英国经济还藏着不少暗流。消费者信心低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英格兰银行的报告指出,大家花钱的意愿低,储蓄的倾向高,这直接拖累了整体支出。
比如在超市,食品销售额的增长全靠价格撑场子,销量根本没起来,这说明老百姓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更麻烦的是,食品通胀预计会高位运行到2026年,原因嘛,全球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供应链问题也没完全解决。
这不光是英国的事,全球都在面对,但英国家庭感受特别深,因为他们还得应付其他开支,比如育儿和照护成本。这些成本高到让一些人不得不减少工作时间,甚至干脆退出劳动力市场,这可不是小事,长期可能拉低经济增长潜力。

其他行业也受牵连。时尚零售商日子不好过,因为二手市场抢了生意;住宿业者发现游客住的时间短了;餐饮业更是惨淡,人均消费在下滑。这些现象加起来,画出一幅图:经济复苏的信号还弱着呢。
英格兰银行独立运作,它的利率政策直接影响大家的生活——借钱成本高了,存钱回报多了,但这也可能抑制投资和就业。
银行预测,明年初通胀会降到接近3%,到2027年才回到2%的目标;经济增长方面,今年估计是1.5%,2026年降到1.2%,之后慢慢回升到2028年的1.8%。失业率呢,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可能升到5%,未来三年大概就维持在这个水平。

这些数字看着干巴巴的,但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力。政策制定者自己也承认,调利率就像走钢丝:太高了能压通胀,但可能把经济压垮;太低了又怕通胀反弹。
英国现在这情况,有点像在迷雾里开车得慢慢摸索,不能猛踩刹车或油门。银行的观望策略,既是对通胀走势的小心乐观,也是对经济还没完全恢复的无声承认。
总之,这场通胀之战还没完,普通人得多点耐心,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得想办法刺激消费,不然经济复苏可能拖得更久。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