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艺撷珎: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

1963年10月,在西安碑林展室的西侧,新建起一座石刻艺术室,用于陈列各类古代石刻艺术品。这里以汉唐时期的陵墓石刻为主,包括画像石、石棺椁、神兽和翁仲等,风格独特,雕刻精美——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5月12日,经过一年多的提升改造,这座石刻艺术室焕新开放。曾经陈列于此的唐代“昭陵六骏”石刻被搬迁至新建成的北区场馆独立展厅内,使得这里的展览空间变大,添加辅助展品、多媒体和灯光,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


在展厅的入口处,摆放着一对东汉石雕走兽,于1960年在咸阳市秦都区沈家村出土。两尊神兽曲腰疾走,雌兽右爪踩一只羊,雄兽颌下留有长须,镇守门庭,驱除邪恶。它们融合狮子和老虎的特点,昂首挺胸,张口吐舌,躯干挺拔,四肢强劲。


1.陕北汉画像石

陕北地区是中国汉代画像石的“四大分布区”之一,以榆林市绥德县和米脂县一带的无定河两岸最为密集,主要流行于东汉中期和晚期,大多为传说故事和现实生活,反映了社会思想和民间习俗。

1971年,在米脂县官庄发现四座东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一大批汉画像石,成为这里的主要展品。画面质朴简洁,地方特色浓郁,包括神仙世界、车马出行、历史故事等题材。


2.隋唐石棺椁

石棺和石椁是隋唐时期陵墓里的重要葬具,多见于皇室贵族和品级较高的官吏墓葬中,安放于墓室内,代表身份等级,石棺保存遗体,石椁象征房屋。

1957年,在西安市西郊梁家庄发现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一件外观模仿歇山顶房屋建筑的石棺,顶部的筒瓦上刻有“开者即死”四个小字;1973年,在咸阳市三原县焦家村发掘唐贞观四年(630年)李寿墓,出土兽首龟形墓志、雕刻精美的石门和石椁。


3.唐陵石刻

陕西境内分布着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形成比较完备的陵园规制,神道两侧竖立着大型石刻,采用圆雕和浮雕等雕刻手法,包括望柱、人物、动物等题材,造型奇伟,雄健豪放。

这里陈列的石犀来自唐高祖李渊献陵南神门遗址,重量约十吨,长340厘米,高209厘米。石犀参考唐代林邑国(今越南)进贡的活犀形象,头部刻画瞋目合口,鼻部隆起角状肉瘤,颈部褶皱,脚部三趾。除此之外,还有羊、虎、鸵鸟、狮子、天禄等陵墓石刻。


4.其他石雕

在展厅的中央,矗立着一件石灯,来自于咸阳市乾县西湖村石牛寺,乃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石灯。此灯原本有九层,现存七层,层层叠置。在佛寺殿堂正前方放置石灯,标识着佛的无穷智慧和法力,灯火长明,普照人间。

这里汇聚着西魏、隋、唐、元、清等多个朝代的石刻精品,包括西魏翁仲、隋代石棺、唐代墓志和碑首、元代龙首构件、清代周仓像与关平像等,放眼望去,琳琅满目。


5.老君雕像

在展览的结尾处,供奉着一尊老君像,雕刻于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它曾经收藏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老君殿内,乃唐华清宫朝元阁遗物,为一件国宝级石雕文物。

老君就是老子,道家的创始人,因老子与李唐王朝同姓,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这尊像高约两米,以汉白玉为材质,造型细腻,刀法凝重。老君身穿开襟道袍,结跏趺坐于石台上,腰束帛带,丰须长髯,双目深邃,慈祥端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历史   碑林   西安   石刻   博物馆   艺术   老君   咸阳市   石棺   唐代   陵墓   陕北   翁仲   东汉   石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