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个电话会议,莱索托230万人的命运瞬间被改写。
这个连美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国中国",一半人活在贫困线下,竟然被扣上"威胁美国经济"的帽子,50%关税从天而降,全国直接宣布"灾难状态"。
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要对付一只"蚂蚁"?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霸权逻辑?
作者-盐
数字不会撒谎,但政客会。
2.37亿美元对300万美元,这是莱索托与美国2024年的贸易数据。这个被南非完全包围的内陆小国,国土面积仅3万平方公里,还没有海南岛大,却被特朗普政府扣上了"贸易威胁"的帽子。
让人更加荒唐的是贸易结构。
莱索托对美出口商品90%以上是纺织品,主要是T恤、牛仔裤和帽衫。而美国对莱索托的出口?主要是二手汽车零件和少量农产品,金额少得可怜。
这样的"威胁"让人想起大象害怕老鼠的童话故事。
更让人震撼的是产业依赖度。
莱索托的纺织业直接雇佣了4万名工人,其中80%是女性。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在一个只有230万人口的国家里,几乎每60个人中就有一个纺织工人。他们的月薪平均只有100多美元,但对当地家庭来说,这就是全部的希望。
纺织业为莱索托贡献了40%的出口收入,占GDP的10%以上。
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最不发达国家来说,这几乎就是经济命脉。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美国2000年通过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
这个法案允许包括莱索托在内的39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约7000种商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
二十多年来,这个法案被视为美国对非洲援助的重要举措。
莱索托正是在这个政策框架下,发展起了自己的纺织产业。大量来自中国台湾和其他地区的投资者在这里建厂,雇佣当地工人,生产面向美国市场的纺织品。
这原本是一个三赢的局面:美国消费者得到便宜的服装,投资者获得利润,莱索托人民有了工作。
然而,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晴天霹雳。
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对莱索托征收50%的高关税。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贸易不公平、需要"对等"回应。
但现实是,这个决定瞬间摧毁了数万个家庭的生计。
如果说贸易数据的对比已经足够荒唐,那么指控的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特朗普政府给出的官方理由有三个:"汇率操纵"、"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这些"罪名"有多么离谱。
首先是所谓的"汇率操纵"。
莱索托的货币叫洛蒂,与南非兰特保持1:1的固定汇率。这意味着莱索托根本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更谈不上操纵汇率。更可笑的是,莱索托普通民众连美元长什么样都很少见过。
全国只有30%的地区通电,5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能力操纵国际汇率?
就连莱索托贸易部长都忍不住公开表示:我们连外汇储备都没多少,哪来的能力操纵汇率?
第二个指控是"产能过剩"。
这个指控的荒唐之处在于,莱索托的纺织产能正是在美国AGOA政策鼓励下发展起来的。
二十多年前,美国主动向非洲国家敞开大门,鼓励它们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现在又指责这些国家产能过剩,这不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吗?
至于"贸易壁垒",更是站不住脚。
莱索托对美国商品的所谓高关税,主要是因为美国出口到莱索托的商品本身就很少。在一个年进口总额只有几十亿美元的小国,300万美元的进口额确实会让关税率看起来很高。
但这是数学问题,不是贸易壁垒问题。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计算公式更是简单粗暴。拿美国对某国的贸易逆差,除以从该国的进口金额,再取一半作为税率。
这个公式完全忽视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其他形式的经济往来。
更让人愤怒的是特朗普的公开表态。他曾经轻蔑地说莱索托是"没人听说过的国家"。这种话从一个超级大国总统嘴里说出来,充满了对小国的傲慢和偏见。仿佛国家的大小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仿佛弱小就应该被欺凌。
消息传到莱索托后,立即引发了恐慌。
美国的大买家们,包括李维斯、沃尔玛等知名品牌,几乎在政策宣布的第二天就开始取消订单。他们担心高关税会大幅推高成本,影响利润空间。
订单一取消,工厂就只能停产裁员,成千上万的家庭瞬间失去经济来源。
莱索托的遭遇并非孤例。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瘟疫一般,正在非洲大陆蔓延。马达加斯加被征收47%关税,博茨瓦纳是37%,南非30%,安哥拉32%。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绝望。
马达加斯加的情况同样令人心痛。这个以香草出口闻名的岛国,80%的香草都销往美国。
高关税一出台,香草种植户立即面临订单断崖式下跌。许多世代种植香草的农民,不得不考虑改种其他作物或者外出打工。
博茨瓦纳的钻石工业也受到重创。
虽然钻石本身不在纺织品类别,但相关的加工和贸易服务都受到影响。当地政府不得不紧急调整经济政策,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但市场转换哪有那么容易?多年建立的贸易关系说断就断了。
这种情况让人联想到韩国的历史经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也曾高度依赖纺织业出口。但韩国政府有前瞻性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多元化,从纺织业逐步转向重工业、电子产业。这种转型花了近二十年时间,期间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但最终成功摆脱了单一产业依赖。
然而,韩国的成功经验对莱索托这样的小国来说,复制起来极其困难。
韩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缓冲,有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人才,有政府的长期规划和投入。莱索托缺乏这些条件,更没有时间进行渐进式转型。当关税大棒突然降下时,它们只能承受,没有反击之力。
更让人担忧的是连锁效应。
非洲大陆自贸区刚刚起步,各国正在努力加强贸易联系。美国的关税政策直接破坏了这种努力,迫使非洲国家重新审视对外贸易策略。
一些国家开始考虑"去美国化",寻求与欧盟、中国等其他贸易伙伴的更紧密合作。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出严厉警告。
报告显示,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全面实施,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可能暴跌50%以上。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人道主义问题。数百万人的生计将受到影响,贫困率可能大幅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表达了担忧。
他们警告说,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球经济衰退。小国虽然经济体量不大,但它们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旦这些环节断裂,整个供应链网络都可能受到冲击。
更深层的问题是治理理念的冲突。
多边主义强调规则和协商,单边主义依靠实力和威慑。当实力占据上风时,规则就变成了强者手中的工具。莱索托的悲剧,正是这种理念冲突的直接后果。
7月10日,莱索托副总理马贾拉正式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
这个决定的份量很重,通常只有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战争或疫情时才会使用。但现在,一个国家因为另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而进入灾难状态。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罕见。
灾难状态将持续两年,到2027年6月30日。
期间,政府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试图创造6万个新岗位,帮助失业工人重新就业。但说实话,这更像是用创可贴处理深度伤口,治标不治本。失去的纺织业订单不会因为政府宣布而重新回来。
更让人心痛的是个体命运。
工人伊德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愤怒地说:"他正在毁掉我们,我恨他!"这个"他"指的就是特朗普。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政治家,用一支笔就改写了成千上万个普通人的命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本人穿的很多衣服就来自莱索托。他标志性的帽子和高尔夫球衫,相当一部分就是莱索托工厂生产的。现在他要用关税摧毁这些工厂,然后去别的地方寻找新的供应商。
这不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件事暴露了当前国际秩序的深层问题。
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几乎陷入瘫痪,贸易规则正在被单边行动所替代。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全球化可能真的要倒退几十年。
对美国自身来说,关税政策也是一把双刃剑。
短期内,政府确实获得了额外的财政收入,部分制造业出现回流迹象。但长期来看,代价可能更加沉重。美国6月份的CPI同比上涨2.7%,核心通胀率达到2.9%,双双高于市场预期。
家电、电子产品等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显著提升。
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承担,关税本质上就是一种税收。政客们可以宣称胜利,但买单的是普通老百姓。从这个角度看,贸易战真的没有赢家。
更令人担忧的是示范效应。
如果大国可以随意对小国挥舞关税大棒,其他国家会不会效仿?如果力量成为解决贸易争端的唯一标准,那么国际法还有什么意义?
莱索托今天的遭遇,可能就是明天更多小国的预告片。
莱索托的眼泪,流的是整个世界的无奈。当强权政治披上"公平贸易"的外衣,弱小就成了原罪。
这不是最后一个莱索托。在这个力量决定一切的时代,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在路上。
面对这样的世界,你会选择愤怒、沉默,还是行动?历史会记住每一个人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