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
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江大勇围绕“‘三叠纪’海洋生物化石与历史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作主旨发言。
江大勇作主旨发言
江大勇指出,贵州是无可替代的古生物王国。他认为,贵州三叠纪化石群的独特性在于其“时间连续性”与“生态完整性”。
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大灭绝事件后,陆地上的爬行动物逐渐向海洋迁徙,最终形成以重返海洋的哺乳动物为统治者的新海洋生态系统,这一系统自三叠纪延续至今。贵州三叠纪化石群则完整呈现了它们从浅海向远洋扩张的过程。
“兴义生物群中发现的20米长鱼龙化石,证明其具备远洋巡游和捕猎大型生物的能力;关岭生物群的半甲齿龟化石,则揭示了现代龟类的古老起源。”江大勇说。
从最古老的杯椎鱼龙到关岭生物群的贵州鱼龙,18个属种的化石展示了龙类从适应浅海到征服远洋的完整演化链;兴义发掘的长颈龙化石因“既不能走又不能游”的奇特结构,使得学界重新思考其海洋生存策略;关岭发现的最早飞鱼化石,佐证了海洋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化;贵州龙类化石兼具欧洲与北美同期物种特征,证明这里曾是古生物迁徙的“枢纽”,是古地理上东西海洋生命交流的中心。
江大勇表示,贵州古生物群的意义已超越学术领域,其系统性发现被学界视为古生物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为重建三叠纪海洋生态提供转折性证据。而化石产地建成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与“化石村”模式,不仅成为科普教育基地,更通过文旅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科学保护-社区发展”的协同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徐涛 张警
图/杨涛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