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做三事,养生养心

立冬时节,走在路上,风已有些刺骨,冷气阵阵袭来。天地间开始呈现出萧索状态,既无聒噪的鸟鸣,也无炫目的色彩,处处弥漫着凝缓的气息。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生之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阶段。此时,需要做些与冬天相匹配的事,养生亦养心。

立冬养 身

《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

立冬,到了闭藏阶段,此时草木凋零,阳气衰退,需要多做休养生息之事,实行健康储备计划。

邻居大姐,到了冬天就会把养生提上日程。顺应时节调整作息,煲各种滋补靓汤,还会到公园里散步锻炼。她说,冬天是补养的好时机,把身体养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年才会少生病。

春夏季是生长的过程,要消耗体力,所以秋冬季需弥补亏损,要内调外养,培固精气。按规律吃饭、睡觉、运动,让身体处于张弛有度的状态,便是极好的养生之道。

起居有方:冬天昼短夜长,宜早睡晚起,少熬夜。可滋阴养阳,内敛精气。

饮食调养:饮食上,多食温性和黑色食物。可补中益气,增强免疫力。

适当运动:适度做些轻缓运动,如慢跑、打太极。可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负暄养阳:多晒太阳,疏通经脉,生发阳气。可缓解情绪低落,驱散阴郁。

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不妨从今日开始,早一点睡,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好好吃饭,从一碗粥汤开始,享受暖意袭人的时刻,让每天都能量满满;出门时,戴好围巾和帽子,适度锻炼,保护好身体的各项功能。

慢慢做出改变,坚持下去,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好身体、好心情,能帮你安然度过寒冬的侵袭,积极面对生活。

立冬养 心

冬天,万物凋敝,寒风瑟瑟,人的心气易受到压抑,提不起精神。多读书,在静寂中修炼心智,获取精神的能量,是安抚身心的上佳选择。

每到冬天,我就会列出一系列书单,用心品读。晚饭后,一本心仪的书在手,沉浸在书香的世界里,能使人心神安宁。

一本本著作给我很多启发,观照自己的内心。生活中的许多困惑,也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心渐渐明朗起来。

比如,《道德经》里,古人的思想智慧给予我很多指引,为我提供了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淡泊宁静,让我领悟到,得失随缘,学会放下和看淡,会让心更为自由,活得坦然而快乐。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豁达开阔,使我认识到,人生路上,不管是疾风骤雨还是烈日当空,一切都会过去的,与其抱怨悔恨,不如踏实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无论我们处于酷暑还是风雪中,若能把一切看作常态,保持淡然的心境,寒冬便是暖的,无忧亦无惧。

书里蕴含的真知灼见,让焦虑的心得到缓解,变得澄静。在书中畅游着,任它窗外雪深几许,风有几重。养心安神之余,令时间的长度多了美妙,生命多了厚重和快慰。

立冬养志

《说文解字》中说:“冬,四时尽也。”此时,万物进入蛰伏状态,在一些人的认知中,冬天意味着四季终结,枯寂荒芜。

但古人云:“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在春夏秋冬的更替中,冬季恰恰是蕴含生机的序曲。于润物无声中,沉淀自我,笃志前行,终会迎来光彩的瞬间。

重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怡养性情。比如,练字、画画,都是培养心志的好方法。每天坚持打卡,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内修外练,涵养一日之功,天长日久,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美好和妙处,只要用心去感受,自能体会出其中独有的深意。

朋友小李,每到冬天就专门抽出时间去学习一项新技能,她认为这正是养精蓄锐的好时机。

去年冬天,她学习了油画。每当支起画架,沉浸在斑斓的色彩中,她就觉得满目生机勃勃,春天也近在咫尺。她享受着画画的过程,每次都觉得收获很多,不仅画艺得到了提高,精神上也收获了愉悦感,内心更是感到充实,是一段美好的生命体验。

有人爱烹饪,有人爱手工,每个人的爱好不尽相同,但只要有一颗恒心,有想达成的目标和愿望,就积极行动起来吧,让努力从今日开始,让冬日成为新的开篇,剩下的交给时间,让未来可期。

冬天,不是画上了生命的休止符,而是谱写着蓄势待发的前奏。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静待来年律动勃发。

立冬,是季节的交替,更是岁月的沉淀。它让我们在寒冷中感受到温暖,在静谧中领悟到时光的珍贵,让郁闷的心得到抒放。

在万物蓄积的时节里,多做惬意的事,养精蓄锐,让心志安宁。愿我们都能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富养自己,如那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亮地活着,活出一派盎然春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立冬   养心   冬天   万物   身体   状态   时间   时节   养精蓄锐   阳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