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巨无霸启航:中国打造全球最大造船帝国,剑指深海远洋!

一场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联姻,正重塑全球船舶工业竞争版图。

图片源于网络

8月4日晚,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步发布公告,宣告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交易进入最后操作阶段。中国重工将于8月13日起停牌直至终止上市,其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由中国船舶承继。

这场1151.5亿元的超级合并将催生一家总资产超4000亿元、年营收突破1300亿元的全球最大船舶上市公司。

01 国家使命,破局同质竞争的战略棋局

本次合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资本运作行为,而是中国船舶工业体系实施深度整合战略的关键举措。该举措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2019年"南北船"重组改革——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战略性合并,正式组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然而,在完成集团层面的整合后,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仍存在显著的业务重叠现象。其中,中国船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专注于民用船舶建造及修船业务领域,而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则深耕于舰船研发制造与海洋装备产业。两家企业在军用及民用船舶业务领域长期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及内部资源损耗现象较为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船舶集团曾承诺在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业务整合。此次吸收合并正是对这一承诺的实质性履行,从根本上铲除了同业竞争痼疾

资源整合释放红利:合并后统筹35家船厂产能,统一调配。钢材集采降本5%-8%,年省20亿运营费,负债率从69%降至58%,规模效应助力技术攻坚。

02 技术攻坚,破解“卡脖子”的利剑出鞘

新行业巨无霸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协同创新,合并后7家国家级研究院将集中攻克船舶业关键技术瓶颈。重点突破船舶发动机国产化(目标90%自主率)和LNG船殷瓦钢焊接工艺两大难关。技术转化成效显著:LNG船产能翻倍,毛利率提升至42%;2025上半年两家公司净利润预增121%-152%,中国重工扭亏为盈。

03 全球博弈,重塑世界造船格局的中国力量

全球船舶业绿色转型与船队更新周期中,中国造船业已经占据主导全球市场:2025上半年新接订单占68.3%、手持订单占64.9%。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获全球18%手持订单份额,产能排至2029年,资产与订单量居全球上市造船企业首位。这一整合将提升中国议价与资源配置能力,以规模和技术协同应对欧盟碳税带来的绿色船舶成本压力(20%-30%),高效承接高附加值订单,推动产业升级。

04 未来航向,深海战略与国家意志的融合

此次合并是国家经略海洋战略的关键举措,响应中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整合军工、海工等战略性产业资源。

中国船舶集团计划3年内注入全球LNG船龙头沪东中华资产,并纳入中船防务、中船科技等资产,打造全产业链海洋装备巨头。

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平台,彰显中国深耕深海科技的雄心。

全球船舶业重心东移。合并后的中国船舶手持订单超全球18%,产能排至2029年,大连、江南船厂正推动全球最大船队更新。欧盟碳税推高绿色船价20%-30%,中国已整合7大研究院攻关发动机国产化,技术自主与规模优势将重塑海洋经济规则

深蓝海洋,大国重器正悄然成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财经   巨无霸   帝国   远洋   深海   中国   中国船舶   船舶   全球   重工   海洋   产能   订单   战略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