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现如今纷争依然不断的世界局势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好像离咱并不遥远。

只不过,每次都像是踩着刹车一样,在最后关头停住了,而经济学专家温铁军曾经在一些公开讲座和访谈中,提到了一个让人听完不寒而栗的说法。
他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没爆发,不是因为人类变得更文明,而是因为产能被巧妙地“转移”了。

何出此言?咱先看二战,那时候德国、日本这些国家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激进?很多人说是因为意识形态问题,有人说是因为领土扩张野心,其实你要往经济层面看,会发现一个更直接的原因,他们的工厂停不下来,可市场却没了。
在一战之后的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欧美国家陷入深度经济危机,工人失业、工厂停工,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一度陷入瘫痪,但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却没因此停工,反而在大力发展军工、重工业。
为啥?因为他们没法靠正常的市场卖出自己的产品,只能靠战争可战争一打起来,需要大量的军舰、飞机、坦克,工厂就能重新开动,工人就有活干,资本家就能赚钱,这就是温铁军所说的“战争清库存”。

这种清库存的方式虽然极端,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作用,德国的军工厂在战争中全开,日本也一样,整个国家都围绕着战争机器运转。
可问题是,战争一结束,问题又来了,世界各国都看到了,如果再这么搞下去,迟早要把地球打烂,所以进入了一个表面上的和平时期,也就是冷战。
冷战听着像是没打仗,其实打得挺激烈,不过是代理人战争,美国和苏联没有直接动手,但在朝鲜、越南、阿富汗这些地方都搞了很多局,美国转了一招,把自己手里的制造业慢慢往外转,先是给西欧修复工业,接着又开始扶持日本,把大量军工订单交给这些盟友国家。

比如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给日本下了大量订单,短短几年内,日本的经济就飞了起来,但这可以说是日本自己突然变聪明了?其实是美国要把制造业外包出去,自己当“指挥官”,把产能的压力甩给别人。
而同时期的苏联也没闲着,咱中国1950年参战朝鲜之后,苏联马上把一些重工业设备和技术转移给中国,帮助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体系。
这些东西不是普通机器,是能造坦克、造飞机、造潜艇的装备,咱们当时刚打完内战,工业基础薄弱,苏联这一波操作相当于把一整套现代化制造能力“托管”给了中国。

但问题也来了,苏联当时派来一堆专家、工程师,甚至连厂长、工人都带来了,连怎么用车床、怎么操作流水线都要从头教起。
这套体系不是短期能消化的,后来中苏关系一闹掰,苏联人全撤走了,中国一下子成了“孤岛”,可这时已经没得选了,只能硬着头皮把这套系统自己啃下来,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重工业和军工的路。
这事听着像是历史课,但它背后的逻辑才是关键,温铁军的说法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不是因为人类道德提升了,而是因为制造战争的那套产能,被发达国家“打包”给了盟友。

你看美国本土,早就不怎么造东西了,工厂一家接一家搬到亚洲、搬到拉美,自己变成一个“全球设计师”,让别人来造、自己来指挥和控制。
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大国之间直接正面冲突,但也并非完全安全,只要产业链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一旦这些国家发生摩擦,还是可能引爆冲突,像近年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说到底就是产业控制权的问题。
美国想限制中国的高端制造,咱中国又偏偏在很多关键领域突破了,比如芯片制造设备、航空发动机材料等等,这种局面下,美国一方面嘴上说要和平,另一方面各种围堵、干扰、制裁,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想让中国掌握完整产业链。

那由此观之,温铁军的观点,确实越来越有道理了,他认为,真正决定战争和和平的,不是口号喊得多响,而是有没有自己的产业链,尤其是军工产业链,要是一个国家啥啥都得靠进口,那被卡脖子,也是早晚的事情。
过去几十年,咱中国一步一步补齐了制造业的短板,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全链条制造的国家之一,这不是空话,而是实打实在发生的事。
比咱们的无人机技术,现在很多国家都在买,还有高铁、电动车、电池产业,中国已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领域的背后,不只是经济利益,更是战略意义。

而这种战略背后,是几十年不间断的投入和积累,当年中苏决裂后,中国自己搞科研、建工厂、招工人、搞试验,吃了很多苦,像“两弹一星”,那时候没外援,靠的就是一批科学家和无数基层技术人员硬啃出来的。
后来改革开放,国外技术开始进来,中国没有躺在上面吃老本,而是继续往前跑,把外来的东西学透了再创新,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很多核心部件已经是自主研发,甚至反过来开始输出技术。
所以温铁军说,和平不是别人给的,是看自己能不能撑得住,如果咱手里有东西,有能力,有产业,那自然能“撑和平”,讲到底,和平其实是一种“有准备的状态”。

有些人总觉得世界已经进入了“和平时代”,大家都不想打仗了,可你看看这几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东动荡、南海摩擦,哪一样不是随时可能升级的局面?
全球的地缘政治从来就没真停过,只是大国之间换了个方式在博弈,以前是你造我也造,现在是你设计我来造,然后你控制我卖不卖给谁。
那在这个大语境下,咱们的策略,就能看出背后的理性了,我们在高层次推动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这些东西,同时我们也注重国内制造业、军工业、基础科研、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从来没放松过。

这不是说国家不信任世界,而是知道,真正安全的和平,是自己“造”出来的,不是别人“许”出来的。
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战为啥没爆发?不是因为大家都变好了,而是因为美国把战争的产能转移了,苏联也转移了,中国被动接了一套体系,但咬牙挺住了,一切的背后,都是“谁控制了产能,谁掌握了战争与和平的开关”。
现在世界又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全球产业链在重组,美国想把制造业拉回去,欧洲想摆脱能源依赖,日韩担心被卷进大国竞争,中东在能源之外找新的出路,非洲希望借中国的产业机会来发展自身。

中国在其中,既是参与者,也是重组者,未来这场博弈会怎么走,没人能完全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有没有自己的制造能力,有没有自己的装备工业,决定了你能不能在重要时刻站得住脚。
温铁军的那句话,说得直白但也扎心,只有“打得赢”,才有资格说“我不打”,这不是鼓吹战争,而是认清现实。

真正的和平,不是靠许愿,而是靠你有没有那个“底气”。
#头条媒体人计划#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