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印岩又名抱璞岩,位于南漳县城西南荊山南麓,是传国玉玺的产地

玉印岩又名抱璞岩,位于南漳县城西南荆山南麓,距县城108公里,紧靠南巡公路。


玉印岩,是传国玉玺的出产地。当年文王得到玉璞后,用宝剑剖开玉璞,现出了一块宝玉,宝玉向天上飞去,文王挥剑砍落宝玉,宝玉失去了一只角,是用金子镶的一角,取玉璞的地方因此叫金镶坪。宝玉是镇国之宝,在抗日战争时流落到了日本。这是我小来时,听我父亲讲的,后来我也从一些书中得到了证实,绝大部分和我父亲讲的一模一样。


我父亲不仅有缜密的经济头脑,也精通社会百科知识,讲起故事来头头是道,远近闻名,从他口中输出的知识信息都是来自正规渠道,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推敲,这点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个别枝节有出现争议的地方。


据原襄阳报社社长杜德耀出书记载,当年卞和从玉印岩中取走玉印后,岩中又长出了一块玉印,被卞和的后代卞心给破坏了,卞心为他的老祖卞和鸣不平,不想为国家作贡献了,还没等玉印长好就拿去卖钱,没长好的玉印缺一角没人买,用金子镶了一角,取名金镶玉。故事的来龙去脉精彩之极,闻所未闻,本文暂且不表了,留待后文详细斜述。


相传,春秋时,有楚人卞和在此岩取得玉璞一块,献于楚厉王,楚厉王听玉工说是假的,就判卞和欺君罪废其左膝盖。武王继位后,卞和再献玉,武王仍以欺君罪废其右膝盖。及文王继位,卞和抱璞哭于荊山下七天七夜,哭得双目出血,感动了文王,文王问他哭什么,卞和答:“我并不是哭我被废的一双腿,而是哭真宝无人识得,即将被埋没。”文王听后令人剖璞,现出一块宝玉来,宝玉向天上飞去,文王拔剑砍落宝玉,被砍掉的一角飞上了天,文王这才相信宝玉是真的,遂用金子镶其缺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此玉为传国玉玺,民国33年,国民党陆军中将徐长林,在此岩顶上刻下了“玉印岩”三个大字,并撰文立碑于岩前。


玉印岩系石灰岩溶洞,深11米,宽19米,高10米,内有3级天然台阶,右台阶石壁上有一尺见方的石穴,据说这是卞和取玉后留下的痕迹。洞内原立有石碑7座,记载了卞和献玉的感人故事,现仅存明朝、民国石碑各一座。


玉印岩顶古树参天,有甘泉。岩顶上另有一溶洞,可纳200余人,洞下有池,周长25米,池水清澈见底,池上峭壁凌云。池旁建有庙,是卞和住宅旧址。岩的东面有卡和墓。玉印岩峰峦峭拔,松柏葱翠,洞穴幽深,溪水潆洄,与风景秀丽的凤皇台,隔河相望,遥相呼应。唐宋以来,文人至此多有题赋,旧志多有记载。


唐代诗人胡曾过抱璞岩吟:“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急,疑是荆人哭未休。”


曾任辛亥革命湖北军政府内务部长的冯哲夫游玉印岩吟诗一首:“何氏壁何在?空传抱璞岩。犹多怀宝者,怕受玉工谗。”


名人名迹留佳话,要学习卞和爱国情。自古凤凰不栖无宝之地,玉印岩是活脱脱的风水宝地,不仅风景如画,环境优美,还是富养康地,玉印岩与东巩春秋寨相隔不远,是你一日游的最佳选择。


2025.4.2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历史   南漳县   玉玺   又名   产地   宝玉   金子   溶洞   石碑   父亲   辛亥革命   膝盖   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