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说到饥荒想必国人对此并不陌生,曾在194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死亡人数约150人;1946年南方就曾爆发过一次大饥荒,粤桂湘三省不到两年时间就饿死了1750万人。
饥荒对于民众来说是难以躲避的天灾,然而无论是哪个国家,一旦出现饥荒问题死亡人数都是难以估量的,就好比1921年苏俄爆发大饥荒,死亡人数高达200多万人。
而这也仅仅只是第二次饥荒爆发的死亡人数,苏俄大饥荒两次造成哈萨克人数骤减,而这其中究竟是天灾因素更多还是国局混乱所引发的人为祸端呢?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位绝望的母亲,此时她正经历着与孩子别离的痛苦,这场意外的灾祸让她眼睁睁看着孩子死在自己怀中。
内心的绝望与愤怒使得她望向镜头的双眸都变得有些阴狠,而这位母亲之所以如此愤恨也是因为这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并不全是由天灾引起的,相反人为因素和国局混乱的因素占比更重。
不仅如此这场令人难以“招架”的饥荒在第一次侵袭的八年后竟又再度“卷土重来”,而这一次的死亡人数比起第一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俄大饥荒主要发生的地区是在哈萨克草原上,第一次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到1922年,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死亡人数就高达100万人。
看到这张照片你或许都难以理解,为什么看似人瘦的就跟皮包骨一样但是肚子却如此大,其实参照我国曾发生的河南大饥荒就会知道,肚子大是因为吃了难以消化的东西。
“观音土”就是其中之一,虽说能够抗住饥饿但是对身体机能的运转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看似腹部涨大但其实都是观音土在腹中膨胀以后所造成的假象。
而这种假象非但不会让你的饥饿感减少,反而还会让你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难以排便和胀气等情况,一旦食用过多所谓的“观音土”反而会堵塞胃部和消化道,最后把人活活胀死。
这样的死亡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从照片中这名男子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看出他难以承受胀肚所带来的不适感,然而在当时来说,吃“观音土”也只是为了争取一线存活的希望。
照片中这名姑娘已经被活活饿死在了地上,虽然照片是黑白的,但是也能看出她的年纪还十分年轻,如花似玉的年纪却因这场“无妄之灾”被活活夺走了生命。
而这也才是这场灾难最令人悲悯的地方,在第一次大饥荒开始以后,不少人就不得不开始逃亡之路,如果说这一次还有生存机遇的话,那么第二次大饥荒的爆发就等同于“人口清洗”。
哈萨克大饥荒第二次爆发的时间是在1930年,距离上一次结束仅过了八年的时间,而这一次造成的死亡人数却是第一次的两倍不止。
第二次的死亡人数高达230万,虽说爆发时间是在1930年,但是1925年就已经有了“灾祸”的苗头。
从1925年开始负责哈萨克苏共省委的菲利普·罗新科就提出了让所有牧民定居的想法,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集体统一化。
在此之前哈萨克牧民基本上都是以放牧为生,牧业就是他们主要的生存来源,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草原人民的生活却能做到安居乐业。
然而苏联中共却想要打破这样的传统安逸生活,认为牧业会使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在1930年就正式宣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通过上图的照片就能够发现这个计划并不适用于哈萨克草原的牧民们,反而因为这个计划给他们带去了致命的打击。
将原本的游牧生活改为定居生活,原本的放牧工作改为工业,这无疑是让一群原本自由的人强制性带上了镣铐枷锁。
所以当时有不少牧民都表示抗议,为此不惜宰杀牲畜来抵抗苏联中共的武装强制征缴牲畜,只不过他们的这种抗议并没有起到效果,反而让他们后来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苏联中共要求建设集体农庄,实现人口的统一化管理,然而想要完成这样的建设是极难实现的,毕竟人口的数量众多,国家经济还处于转型阶段,难以支撑这样的“巨大”变动。
集体农庄的建造选址全都是荒滩,即便是政府统一化管理牲畜没有水源也是空谈,加之让这些原本住在蒙古包中的牧民全部居住在规划住宅内,政府就要大规模的建造集体住宅区。
如果说能够顺利安置这些牧民兴许还不会造成大规模的逃难现象,然而根据最后的统计原先计划好的住宅建造仅仅只完成了总量的14%。
官方数据表示总共32000户却只提供了2500套住房,而在这其中浴室的建造还不到100间,这也就意味着2500户家庭每天都要在100间浴室中去争夺使用权。
长此以往民众自然会十分不满,就在此时苏共派出了武装部队强行抢夺牧民的牲畜,导致他们奋起反抗不得不亲手宰杀掉自己饲养已久的牲畜。
在这场抗议结束后将近有50%的牲畜都被宰杀,剩余的那些虽说被强行征收但是由于集体农庄饲养并没有能够支撑过冬的饲料,因此仅一个冬日,剩余的牲畜又损失过半。
在1928年还未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大型牲畜还有650.9万,然而从1930年开始到1932年,短短两年时间就缩减到了96万。
对于哈萨克草原的牧民们来说,牲畜养殖就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因为草原天气的因素,所以并不能种植农业,一旦失去了畜牧业就等同于失去了生活的保障。
因此在这个计划开展之后不久,哈萨克地区就发展成为了农牧皆无的状态,加之此前为了征收畜牧和建造集体农庄,工业化的实施也并没有完成。
苏联中共忙活了半天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如此,因为严重破坏了哈萨克地区的生存结构,所以也导致了这个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大饥荒。
这张照片就是在大饥荒爆发以后所拍摄的,能够看到照片中的孩子因为饥饿的原因身上早已成了皮包骨的姿态,双眼也是怒目圆睁,看上去既恐怖又令人心生怜悯。
不少哈萨克人为了能够活命开始纷纷涌入火车站和城市街道内部,希望能够以此来找寻到一线生机,这也导致当时的火车站内都有不少饿死后无人收尸的尸体。
整个地区在一夜之间因为逃亡而变得空荡荡绝不是夸大其词,硕大的草原从原来的人声鼎沸、高歌燕舞到最后只剩下了空荡的帐篷。
最令人感到绝望的除了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外,还有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因为遍地都是死尸,因此也招来了许多虫疫,叮咬了死尸又去叮咬活人,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大规模的疫病传播。
这张照片中的小孩子因为使用了“观音土”肚子开始变大,但背后的肋骨却十分明显,并且仔细看,他的大腿上部已经出现了溃烂的情况。
因此即便是最后他没有被饿死,或许也难逃疫病的侵害,因为在当时的饥民中爆发了多种病毒,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霍乱、天花以及斑疹伤寒。
而这些病毒哪怕是全力医治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恐怕也是“无力回天”,更何况那时整个哈萨克地区早已是人人自危的状态,吃食都困难哪里还有钱去医院救治呢。
最令人悲愤的就是这场“无妄之灾”本就是由苏联中共引起的,在发生灾祸之后这些党政官员却担心自己会死于疫病感染,因此连实地调查都不肯前往,这也导致了疫病大规模爆发难以控制。
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想要活下去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而在这样极端的心态转变下,人心也会出现扭曲,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当时正在忍受饥饿的人们,而在他们旁边赫然写着一排字。
其中“难民食人”四个字令人触目惊心,为了活下去原本亲切的邻居甚至会展开殊死搏斗,惨食子女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为了一片面包都会相互杀戮。
而死的那一方或许在不久之后也会成为胜利者的“盘中餐”,众所周知,人死之后尸体也会出现许多病变,尤其是腐烂的尸体,因此当时不少活人中就出现了瘟病。
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政府部门都难以控制,而那些活着担心被瘟病残害的人就纷纷选择逃亡,其中有将近110万人迁徙到中国以及邻近的土耳其、伊朗等地区。
虽说此次大饥荒有一定的瘟病因素,但是导致饥荒的原因却还是政府部门不切实际的计划方针所引起的,因此无论是1921年还是1930年爆发的两次大饥荒,人为的因素都要大过于天灾。
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作为“罪魁祸首”却将导致灾祸的源头抛向了这些受灾的民众,1934年,莫斯科苏共中央第17次大会上,将此次方针的失败归咎于牧民不愿接受定居生活。
然而无论是数据统计还是真实情况都能够证明,定居生活没能实施都是政府的因素,安抚民心、落实集体农庄、照顾牲畜等没有一条是切实完成的。
这张照片是哈萨克大饥荒的纪念碑,光是30年代的死亡人数就有230万人,然而这些人的死没有换来政府的“内疚”,只换来了这一块冰冷的纪念碑。
饥荒对于民众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通过这件事也能证明一个国家要想成功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工业或畜牧业的扭转,而是民众的切实安排和生命保障。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