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白俄罗斯之后,又有一国站出来,中欧班列从我这过,运量翻倍

9月中旬,中欧班列撞上了前所未有的障碍,数百车皮滞留不前。欧亚大陆上最繁忙的陆路通道,陷入死结。

几天之后,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公开发声:通道从我这走,运量能翻倍。风向,变了。

波兰让路,哈萨克斯坦提速

9月23日深夜,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站在新闻发布台前。他宣布,9月25日凌晨,关闭近两周的白俄罗斯边境将重新开放。交通信号将恢复,班列可重新驶入欧盟腹地。这是一次急转弯。

几天前,这位总理还在强调边境安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联合军演,在他口中,是“直接威胁”。12日深夜,波兰掐断铁路、公路、通信,整个东部口岸全部封锁。

图斯克

波兰这一动作,把陆路贸易线瞬间扼住咽喉。中欧班列的主干道80%以上要经由波兰,这一关闭,300列列车卡在白俄罗斯进退不得。港口无法接货,企业发不出货,供应链当场断流。物流平台集体喊停,仓位挤爆,海运费飙升。

25日的重开,来得突然。图斯克改口,说关闭已达目的,铁路可以通行了。不过话锋一转,他又说,如果“局势再次恶化”,口岸还会再关。

就在波兰宣布解封的同一日,哈萨克斯坦副总理茹曼加林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丢下一句话:中欧班列从我这走,运量将从45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消息传出后,各路媒体盯紧“中间走廊”。

这条横穿中亚、跨越里海、通向欧洲的路线,并非新生事物。十多年前,土耳其最早提出“中间走廊”概念,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哈萨克斯坦这次动作快,声音也大。

运量翻倍,不只是说说。今年7月,中哈签署跨里海运输合作协议。铁路接驳、港口码头、标准对接,一项项都写进协议里。9月下旬,哈萨克斯坦连续放出信号,要从俄线转向新通道,加速“中间走廊”替代。

口岸封锁,列车断流

9月12日,东欧边境风声骤紧。深夜时分,波兰政府突然宣布全面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铁路、公路全部封锁,禁止一切通行。

事发当天,俄白联合军演在白俄罗斯启动。波兰指责演习规模过大,区域靠近边境,有“安全风险”。封锁通告没有商议、没有预警,物流行业措手不及。

中欧班列第一时间受阻。布列斯特口岸是中欧铁路进入欧盟的必经之地,几乎所有中国开出的班列都要经过这里。

那一夜,边境口岸突然落闸。铁路调度中断,列车滞留。不少车队已经抵达口岸,等来的不是放行,而是一纸命令:暂停进出,原地待命。

接下来的几天,局势并未好转。波兰没有给出明确期限,也没有安排过渡通道。整个边境成为静止区域,物流停滞,堆场爆满,调度指令全部冻结。

物流企业开始统计滞留数据。不到一周,滞留列车超过300列。每天新增约20列,仓库和堆场负荷激增。

不仅是中欧班列,白俄罗斯本地运输体系也被连带影响。港口集疏系统紊乱,仓储调度接近极限。铁路系统只能安排列车“待命式”停靠,动也动不了。

企业开始转向其他方式。不少出口商取消班列订单,改走海运。运输时间更长,但比等待更可靠。货代平台开始推荐绕行方案,包括从南线经中亚绕开波兰。

南线通道有限,港口处理能力不可能瞬间扩容。多家外贸公司临时改航,临时增仓,也只是权宜之计。

整个9月中旬,边境没有丝毫松动迹象。白俄罗斯方面表示希望协商通行,但波兰始终维持原判。就连演习结束后,封锁依然生效,通道依旧封死。

铁路物流产业受到直接冲击。货物无法准时交付,合同违约风险上升。欧洲买家延迟收货,工厂等待原材料。供应链被人为切断。

更棘手的是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封锁会持续多久,也没有缓冲机制。这让跨境贸易企业彻底陷入焦虑,原本依赖波兰通道的路线被迫重审。

这场突如其来的断流危机,彻底暴露了通道依赖问题。一次封锁,几百列车集体被困。数以万计的货柜卡在白俄罗斯,铁路公司日损数百万。

波兰政府封锁的官方理由是“国家安全”,但演习结束后仍不松口,让整个封锁行为充满争议。欧洲舆论开始追问封锁背后的真实意图,多个物流联盟向欧盟委员会发出质询信。

尽管封锁最终在25日凌晨解除,但短期损失已不可逆。清理滞留列车、重启调度系统、恢复通关效率,将耗费数周时间。

波兰的这一动作,已将自己置于舆论漩涡中心。而与此同时,一条全新的路线,正在悄悄成型。

通道外交与现实落差

边境封锁的第4天,布列斯特车站站务记录显示,已有92列班列积压。车头停在换轨线外,司机滞留候车室,发车系统全部冻结。

白俄罗斯方面连夜调度。调整仓库分区,腾出堆场,甚至启用备用线路临时停靠。但这只是缓冲,货物动不了,列车越积越多。

卢卡申科在一次部长会议上发言强调,中白合作经得起考验,中国可以信赖白俄罗斯。他表态,白方愿意承担责任,尽全力协助解决班列滞留问题。

卢卡申科表示可以信赖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铁路集团随后向外界发布临时通告,开放部分内陆站点作为临时换装区,为滞留列车提供停靠点。这些动作释放善意,但很快碰到极限。

再往前推,边境关闭前的几天,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已有密集互动。两国物流平台保持沟通,试图为列车寻找过境路径。但波兰口岸是欧盟门户,一旦封锁,白方无能为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波兰的冷处理方式。口岸关闭后,波兰政府连续几日未正面回应中欧班列问题。媒体问询被搁置,官方通稿只强调“安全需要”,对铁路通行只字不提。

外交层面,波兰曾通过渠道回应,希望中方理解“边境压力”。但具体措施迟迟没有。班列通行与否,全由波兰单方面决定,没有多边协调,没有备选通道,没有分流机制。

封锁进入第6天,有外媒披露波兰部分政客内部讨论,希望将班列通行作为外交杠杆,要求中方在对俄态度上更明确。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但没有进一步官方确认。

波兰在欧盟内地位特殊。中欧班列大部分线路都需通过波兰境内换轨,接入欧盟铁路系统。控制波兰口岸,就等于握住整个中欧陆路贸易的开关。

这一“通道杠杆”逐渐被外界意识到。此后,波兰没有明确表态是否将继续以此手段施压。但边境政策的突变,已经令多方警觉。

白俄罗斯提供援助,但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只能调度、腾仓、缓冲,动不了主路。

在中间走廊被提上议程之前,没有国家公开提出替代通道方案。波兰地理位置天然占优,过去10年几乎垄断通道话语权。直到这一回,局势彻底变了

9月22日,一条海上快航引发关注。宁波港一艘集装箱货轮启航,沿北极航道前往英国。这不是常规船,是专为中欧货运开辟的新线路。北极快航正式上线,运输时间压缩10天以上。

次日,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在采访中亮明态度,中欧班列可以从哈国走,运量可以翻倍。他话说得干脆,不拐弯抹角。一句话,直接对标波兰的封锁操作。

同一周内,阿塞拜疆方面主动联络中亚国家推进港口协作。格鲁吉亚、土耳其也相继提出优化中间走廊调度系统。线路没完全建好,但合作机制已经启动。

相比之下,波兰这边,口岸刚解封不久。车列尚未完全恢复,调度系统混乱,货主连夜催运,班列发车顺序重排。一场封锁,留下的不是口号,是裂缝。

封锁起点与通道重构

这场风波从军演开始,波兰选择在军演首日掐断边境。波兰国防部认为军演有军事部署成分,可能涉及“突发行动预演”。

白俄罗斯方面虽强调演习内容与边境无关,但波兰政府在媒体和官方文件中多次表示,边境风险“短期内不可控”。这直接引发通道中断。

此前波兰口岸并无重大异常预警。封锁几乎在没有提前通告的情况下突然生效。部分物流公司接到通知时,列车已抵近边境,来不及调头。整个操作链条直接断裂。

这类事件的反复发生,让中欧铁路过境国的稳定性被重新评估。在正常时期,波兰是最主要的入欧口岸。但每逢风吹草动,其边境政策都可能发生变化,给跨境物流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面对这种风险,中国已在多地推动替代通道布局。中吉乌铁路启动开工建设,中亚、南高加索、里海一线成为替代方案。中间走廊的意义逐渐清晰。

哈萨克斯坦方面今年以来不断加码跨里海建设。里海港口、集装箱接驳线、铁路双轨化同步推进。运输标准、关务协议、班列联调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的跨境协作协议接连签署。

同时,中国通过北极航线开通新线路。9月22日,宁波港一艘集装箱货轮启航,沿北极航道直达英国。媒体将这次启航称作“北极快航”正式落地。全程较传统航线节省约10天,避开欧陆陆路风险。

中欧班列的通道结构正悄然发生改变。北线、南线、海上线正同步推进,通道控制力逐步由单一口岸向多通道联控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财经   白俄罗斯   中欧   运量   翻倍   波兰   边境   口岸   通道   哈萨克斯坦   里海   铁路   列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