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这6种病基本不用治,别再自己吓自己了!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肺结节、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慢性浅表性胃炎、囊肿……就慌了神?

其实体检查出这些病不用过于担心,大部分都无需治疗。另外,为了保证体检能反映“真实身体状态”,体检前,有些事千万别做!

01体检查出这6种病,不必过于担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医师贺肖洁介绍,体检查出以下这6种病不用过于恐慌。

小于1cm的肺结节大多是良性,定期复查即可。

好比上了年纪脸上长皱纹一样,是一种血管老化的表现。想要预防,重在日常健康饮食。

稳定的斑块不堵塞血管,无需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

无症状时不需要治疗。

比如肝囊肿、肾囊肿,5cm以内,没有症状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属于身体自我修复的产物,没有症状不需治疗。

02单项检查VS全身体检不同人群怎样选择?

体检有“散装体检”与全面体检,“散装体检”即根据自身近期身体状态灵活选择单项检查。那么,针对不同人群应该怎么选择?

先做全面体检,再针对性做“散装体检”。

对于年轻人(尤其是30~40岁),首次体检推荐进行全面体检,了解自身各系统的基础状态(如血压、血糖、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若发现某项指标异常(如甲状腺结节、轻度脂肪肝),后续可针对该系统进行“散装体检”(如甲状腺超声、肝功能复查)。

50岁后以全面体检为主,定期筛查慢性病与肿瘤。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50岁以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风险显著升高,此时单纯依赖“散装体检”可能遗漏关键问题(如早期肺癌、肠癌、心脑血管并发症)。

建议中老年群体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覆盖肿瘤早筛(如低剂量肺部CT、胃肠镜)、慢性病并发症评估(如眼底检查、颈动脉超声、肾功能监测)等项目。

长期伏案工作易引发颈椎、腰椎问题,建议增加颈椎/腰椎X光或MRI检查,同时关注心血管风险(重点查血脂、心电图等)。

若经常暴饮暴食、缺乏运动,需重点检查消化系统(如幽门螺杆菌检测、肝功能、腹部超声)及代谢指标(血糖、尿酸)。

03体检前的注意事项

❌误区一:体检前“临时抱佛脚”

有些人担心体检查出问题,会在体检前两周刻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早睡早起、改变饮食),试图让指标“看起来正常”。

但体检的目的是反映日常真实健康状态,短期改变可能导致指标波动(如肝酶假性降低),反而掩盖潜在的健康问题。

❌误区二:体检前高强度锻炼

体检需反映 “身体基础状态”,不建议为了应对体检临时突击高强度锻炼。

正确做法:体检前3天的关键准备

体检前3天是关键期,做好以下几项,让指标更真实。


(来源:人民日报;编辑:詹瑞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养生   慢性病   指标   囊肿   状态   肿瘤   超声   血糖   异常   身体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