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减少了两万多所幼儿园。
有人在统计这场“退潮”的速度,有人则被卷在浪底,试图挣扎着浮出水面。
这几年,幼教行业的日子不好过。
孩子越来越少,园所越来越空,老师越来越慌。
从招生难到裁员潮,从满班额到空园所,一场没有硝烟的“关停潮”正在席卷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街道、每一所幼儿园。
而在这场潮水退去之后,留下的是一批批90后幼师们,站在职业的十字路口上,不知道未来怎么走。
但好在,他们没有等着被淘汰,而是主动转身,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十年前的幼教行业,是另一个样子。
那时政策放开二胎,出生人口一度逼近1700万,学前教育成了民生刚需。
几乎所有城市的幼儿园都在扩招,大型民办机构加速跑马圈地,小区自建园、企业附属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彼时的90后,大多刚从师范类院校毕业,背着书包走进教室,站在小板凳前带着一群孩子读童谣,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日常。
那个时候,幼师虽然工资不高,但岗位多、需求大、门槛相对低,足以支撑一份看似稳定的人生。
直到2023年,全国新生儿人口不到1000万,赢来了建国以来的新低。
2024年,下降趋势仍未止步。
看上去只是几个百分点的下滑,落在幼教行业身上,却是一整代人的失业焦虑。
小班招不满,大班合并,老师分流,工资下调。
原来人满为患的教室,变得空空荡荡。
园长不再高高在上,老师也不是抢着要的香饽饽。
这份原本看起来挺稳的工作,如今连饭碗都开始摇摇欲坠。
在很多城市,一名普通幼师的工资仍徘徊在三四千元上下,即便在一线城市也好不到哪去。
涨薪几乎依赖年限,升职空间受限于编制。
许多人干了七八年,发现工作内容更多了,但是收入也没变。
带班、写案、组织活动、沟通家长,每一项都耗费精力。
孩子的情绪要安抚,家长的期待要满足,园所的指标要完成,还有各类检查与突发状况随时发生。
早出晚归成为常态,周末被活动占据,几乎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更让人心寒的是,社会对这份职业的认知并没有真正提升。
在许多人眼里,幼师依然只是看孩子的,门槛低、含金量不高。哪怕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专业训练和细致耐心,也很难抵消这一评价带来的无力感。
于是,当行业一旦陷入寒冬,留恋便不再有意义。
和几年前培训行业暴雷后大量教师流向自媒体、科技公司一样,这一轮幼教行业的萎缩,也正在倒逼90后幼师做出选择。
不同的是,幼师的转型之路更“下沉”,也更接地气。
不少幼师选择去做了行政文员、教育助理、人事等岗位,依靠多年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很快也能上手。
也有人干脆转向服务业,从事美甲、烘焙、直播带货甚至照顾宠物的工作,用自己的亲和力换来新的收入。
有一条路径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原幼师认可,那就是进入养老行业。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居家养老、托老服务、社区照护的需求猛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份工作在技能要求和日常节奏上,与幼教有一定相似之处。照顾人、组织活动、情绪疏导,本就是幼师们熟悉的能力。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人选择继续留在教育领域,但不再走“带班”这条路。
有的人去高校担任实训教师,教下一届幼师如何更好上岗;有的人则转做心理咨询、社工,甚至尝试线上课程内容创业,把自己的经验整理成育儿教程,通过视频、社群等方式输出。
这场“转行潮”看似分散,其实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底色:放弃稳定幻想,寻找可持续的价值。
事实上,90后幼师的出走,并非个体行为,而是整个教育行业底层逻辑的重构。
随着生育率逐年走低,托育经济的黄金年代难再现。过去靠高出生人口维持的大规模园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未来的早教服务将变得更加精细化、小规模和专业化。
这意味着,通用型幼师的市场需求大幅收缩,只有具备更强服务能力或跨领域技能的人,才能在剩余空间中立足。
与此同时,中国正快速进入“超老龄社会”。到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近三成。
这一结构性变动,正在让服务行业的重点从“育儿”转向“养老”。
政府层面已经开始加速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养老”体系建设。
大量空置的幼儿园、课后空间、社区教室,正在转型为托老所、活动中心、康养空间。
而这其中需要的工作人员,大多具备照护经验、情绪引导能力和服务意识,这些,恰好是幼师群体具备的特质。
未来几年,极有可能出现“育人转养人”的人才迁移潮。而这波迁移的先行者,很可能就是已经“退场”的90后幼师。
对于很多人来说,告别幼教行业不只是换了份工作,而是告别了一种身份、一段青春和一个时代。
那是一段被孩子们信任、被小脚丫围绕、被活动教案填满的日子,是一份温柔又劳累的工作,也是许多人人生的第一站。
但世界在变,人口结构在变,产业逻辑在变。
稳定的职业不再稳定,体面的岗位不再体面。
这一切的改变并不是幼师们的错,却实实在在落在了他们头上。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勇敢跨出幼儿园、开始新生活的年轻人,才显得格外值得敬佩。
他们没有等通知,没有等编制,没有等市场回暖,而是主动去寻找新的空间,哪怕是从零开始,也要重新站稳。
这不是失败,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升级。
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里,最稳定的能力,就是重塑自己的能力。
那些离开了教室的90后幼师,或许已经不是幼师,但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定义着什么叫做“新时代的教育者”。
他们可能在社区里教老人画画,可能在镜头前讲育儿心得,可能在办公室里做行政文员,也可能在新开的托老中心策划节目。
但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发光。
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
但至少,他们已经找到了下一个出口。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