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一封措辞激烈的外交信函从雅加达飞往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退出联合国。这一石破天惊的举动,让印尼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主动宣布退出的主权国家。
时任印尼总统的苏加诺更是放出豪言,要将殖民主义余孽彻底清除出东南亚,甚至不惜以武力统一该地区。此话一出,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如今已经过去了60年,这个国家成功了吗?
从荷兰东印度公司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残酷统治,到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短暂而高压的占领,印尼这个群岛国家,历经磨难才在1945年8月17日宣告独立。
但独立远非和平的开始,英国、荷兰等前殖民势力不甘心退出,军事干预接踵而至,新生的印尼共和国在枪炮声中挣扎求生,直到1950年才真正站稳脚跟,并随即加入了联合国大家庭,渴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承认与支持。
转折点出现在1963年,在英国的主导下,马来亚联合邦与新加坡、沙巴、砂拉越合并,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这一事件如同在东南亚点燃了火药桶。
在苏加诺和许多印尼民族主义者看来,沙巴和砂拉越历史上与印尼部分族群同宗同源,马来西亚的成立,尤其是未经印尼同意的合并,被雅加达高层视为新殖民主义的阴谋,是英国企图维持其在东南亚影响力的工具,是对印尼地区大国地位的公然挑战。
对其印尼曾表示强烈不满,但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外交抗议和申诉却都石沉大海,非但未能阻止马来西亚成立,反而目睹其成功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之后,苏加诺政府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1965年1月,印尼外交部一纸声明震惊世界:退出联合国!
苏加诺宣称联合国已成为帝国主义傀儡,印尼将依靠自己的力量粉碎马来西亚,创造新的世界秩序。
紧接着印尼军队跨越婆罗洲茂密的热带雨林,向马来西亚发起武装渗透和袭扰,史称印马对抗,但这场豪赌的风险远超苏加诺的预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其权力核心掀起。
彼时,印尼陆军因成功镇压了外岛的叛乱势力而声望高涨,军权膨胀,对苏加诺的文人政权构成了实质性威胁,总统宝座已然动摇。他急需一场对外胜利来转移国内矛盾、凝聚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巩固其摇摇欲坠的权威。
阻止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正是一根看似完美的救命稻草,更让他信心倍增的是1962年通过军事压力和外交斡旋,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回西伊里安的胜利。
彼时的印尼手握四十万装备精良的大军,而对手马来西亚仅有数万装备陈旧的部队,且有英国承诺的有限保护。在苏加诺看来,优势似乎尽在掌握。
但冰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幻梦,印尼精心策划的低烈度对抗策略在实践中举步维艰。
复杂的地形、补给困难、当地民众的不配合以及马来西亚军警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支援下的有效反击,使得印尼的袭扰行动收效甚微,反而因造成平民伤亡和设施破坏而招致广泛的国际谴责。
1964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出现在马六甲海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士兵踏上婆罗洲的土地,直接协助马来西亚防御,这场预想中印尼碾压马来西亚的剧本被彻底改写。
印尼面对的已不再是一个弱小的邻国,而是背后站着老牌帝国的联盟。
更致命的一击来自大国的经济与外交制裁,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日益亲近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在越南等问题上的批评感到不满,迅速转变态度。
军事上,美国停止了对印尼军官的培训并实施武器禁运,经济上美援被大幅削减,从1964年的1.3亿美元骤降至微不足道的2000万美元。一直与印尼保持暧昧关系的苏联,也因其退出联合国的行为感到难堪,选择了冷眼旁观,并未提供实质性支持。
双重打击之下,印尼经济瞬间陷入困境,到1965年,其可怜的外汇储备仅剩2000万美元,而积欠的外债却高达惊人的27亿美元,国家财政濒临崩溃。苏加诺的宏大野心在残酷的地缘政治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而就在这内外交困之际,一场决定性的内部剧变爆发了,它彻底终结了苏加诺的时代,也扭转了印尼的国家航向。
1965年9月,一场政变在雅加达发生,部分左翼军官发动行动,数名右翼陆军高级将领被杀。陆军战略预备队司令苏哈托少将迅速反应,果断镇压了政变者,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对印尼共产党及其同情者的大规模清洗,数十万人在这场血腥清算中丧生。
苏加诺虽然凭借其终身总统的头衔暂时幸免于难,但其权力根基已被彻底动摇。
掌握实权的苏哈托及其背后的陆军集团,对苏加诺激进的外交政策和濒临崩溃的经济烂摊子早已不满。
1966年3月,陆军以武力相逼,迫使苏加诺签署了移交实质权力的《三月十一日命令》,随即解散印尼共产党,并开始全面掌控国家政权。
新政府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按下外交政策的重启键,立即宣布停止针对马来西亚的一切敌对行动,并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信函,表示愿意全面恢复与联合国的合作并恢复参加其活动。
1966年9月28日,印尼代表昂首阔步重返联合国大会会场。
这一刻,距离其愤然退群尚不足两年,这场代价高昂的地区对抗闹剧,最终以印尼军事行动的完全终止、对马来西亚联邦事实上的承认而草草收场。
苏哈托政权深刻认识到,持续的外交孤立和对抗只会让本已千疮百孔的经济雪上加霜,要稳固政权、恢复国家元气,必须改弦更张。新政府迅速放弃了苏加诺时代追求不结盟运动领袖光环的激进外交路线,转而采取务实的、向西方世界靠拢的策略。
时光荏苒,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将目光拉回到当下,印尼这个曾经愤怒退群的地区刺头,已经稳健地迈入了全球新兴力量的行列。2025年1月1日,印尼正式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成员,这是对其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重要认可。
今天的印尼坐拥约2.81亿人口,稳居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既是压力,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人口红利。
政府通过持续的社会援助计划和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在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3月,官方数据显示贫困率已降至8.47%,为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虽然挑战依然严峻,但这一成就反映了社会政策的积极面。
经济规模上,印尼是东盟十国中毫无争议的最大经济体,其2024年GDP总量按当时汇率计算约达1.4万亿美元,人均GDP也突破了4900美元大关,标志着国家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刺激内需、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印尼政府还推出了多项经济支持计划,包括大规模交通补贴、特定群体工资补助以及阶段性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等,覆盖超过1.1亿人次的出行需求,有效提振了民众消费信心。
当下印尼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政府已着手制定国家路线图,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和智能农业等关键民生领域的应用场景。
同时印尼也在努力摆脱对资源出口的过度依赖,其丰富的镍矿资源成为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战略支点,吸引了国际资本涌入。连接首都雅加达和万隆的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的建成通车,不仅极大改善了区域交通,更是其基建能力和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的重要标志。
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7%,虽然是三年多来的低点,但政府仍对全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抱有信心。通胀得到有效控制,预计2025年将维持在2%左右的温和水平,远低于许多新兴经济体。
不过其失业率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青年就业压力较大。为此,政府正通过大力扶持旅游业、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赛事活动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欠账、官僚体系效率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都是印尼迈向更高发展阶段需要持续应对的挑战。其发展模式能否从依赖资源与人口红利,成功转向依靠科技创新与高附加值产业驱动,将是决定其未来能否真正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的关键。
真正的力量与国家尊严,并非源于对虚幻霸权的追逐或武力恫吓,而是根植于内部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以及积极的区域和国际合作。
苏加诺未能用枪炮统一东南亚,但今日的印尼,正通过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活跃的文化交流和区域领导力,以一种更可持续、更富建设性的方式,在东南亚乃至全球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印尼为什么要退出联合国?——澎湃新闻2021-03-01
国家主权大获全胜的时代,联合国该往何处去?——新京报2022-06-27
《列国志: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史》、《印度尼西亚近代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