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以后宝宝一出生就能‘挣钱’了。”於先生下班刚到家,妻子就拿着手机给他分享了一则新闻——国家育儿补贴方案7月28日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这两年,90后於先生夫妇一直在犹豫是否生二胎,如今这突如其来的育儿补贴政策,让小两口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补贴育儿是好事,但是否生孩子不仅看政策,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他们认为,除了育儿成本高外,女方生育后的职业中断风险(如晋升受阻、收入下降等),工作忙孩子没人带、希望有更多时间空间做自己事等都是他们考量的因素。
在社交媒体上,新一轮关于生育补贴的讨论近日屡屡冲上热搜:有人期待相关政策多多益善,让到手的福利更多一些;有人建议尽快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减轻孩子的教育费用负担;有人认为每月300元的补贴数额太低,“催生”效果不大;也有人建议地方在此基础上提高补助数额……
更有不少市民已经在研究怎么申领补贴了。育儿补贴政策发布当天,就有许多市民涌入小程序“粤省事”,想寻找申领补贴的通道,一度把系统挤到瘫痪。为此官方小程序还特意发布了公告,提醒市民“育儿补贴系统的申领事项暂未正式上线”。
“有总比没有强”“不要可以不领”,尽管补贴金额与“养孩子”成本相距甚远,但不少网友认为,这笔补助对于普通家庭还是有帮助的,每月300元的补贴可以给孩子多买一罐奶粉,或者添置一两套新衣服。而低收入家庭感受会更明显,一年3600元可能就是几个月的房租,或者是一家人两个月的买菜钱。
AI生成图
“生娃直接发钱,这个政策很实在。”家住广州海珠的80后郑女士今年初刚生了三宝,她表示老三刚好赶上了补贴政策,数额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对于本就打算生娃的家长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事。郑女士夫妇认为,孩子能为家庭带来许多的快乐和活力,让他们的生活工作都充满目标和动力。“如果各地能在国家补贴标准基础上再加点就更好了,另外孩子的教育费用是大头,希望公立幼儿园免费也可以尽快落实。”
据了解,在国家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之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发放育儿补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家庭抚养幼儿的经济负担。
近日“广州白云区南岭村最高20万元婚育奖”的消息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而这笔钱,究竟落地情况如何?有婚育意愿的村民奖金到手又有多少呢?
南岭村。图/白云融媒
南岭村村民雪怡今年32岁,即将迎来幸福的“五口之家”。她告诉财知道君,自己有一个7岁半的女儿,一个6岁的儿子,然后目前怀着第三胎,预产期在今年9月份。
在她看来,在生育意愿上,其实与奖励无关。“福利是很好,但我想没有人因为奖励去结婚,生娃,这个还是要看家庭的规划。”而之所以选择生三孩,雪怡说是因为他们两夫妻都比较喜欢孩子,加上老公很顾家,公婆也能帮忙照顾孩子。
“相当于免费去月子中心了!”雪怡笑言,根据他们家庭的实际情况,目前他们可以拿到3万元的生育补贴。可能对于养育一个孩子而言有些微不足道,但也算是村委给村民锦上添花了,分担一些消费压力。“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知道之后很羡慕,都说很想嫁进南岭,又或者是娶南岭媳妇。”随着国家出台政策,加上本村,雪怡也算了一笔账,生三孩她大约可以拿到超4万元生育补贴。
AI生成图
不过,雪怡说自己没有认真计算过将一个孩子养育到成年需要花费多少钱,他们生活在城中村里面,日常的家庭开销都不会很大。聊到最后,她还是说出了广州人常说的那句老话:“睇餸食饭(看菜吃饭)”,最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那么,普通家庭养大一个娃需要多少成本?社交媒体上,许多人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说,光吃饭,18年就需要20万。
有人以自己为例子,说大概花了30万,给孩子的预算是150万。
有人觉得最低需要50万,有人认为是接近20万。
也有网友说10万左右。
评论区整体看下来,养育一个小孩到十八岁,和个人生活一样,都是“丰俭由人”。但至少也要10万以上。这个金额刨除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因素。
虽然每孩3600元、3 年共计1.08万元的国家级补贴,在大城市家庭看来并非“巨款”,但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这样的支持十分重要。
AI生成图
生不是问题,育才是难题。这是很多年轻人的感叹。
“养娃早就不是父母辈口中‘添双筷子’那么简单。” 95后李女士表示,自己的收入水平一般,与其砸重金养娃,不如先把长大的自己再好好养育一遍。她认为,除了生育补贴,创造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比如让在生育这件事上付出和牺牲最多的女性,不用在面试时面对生育问题的“拷问”,不用担心因休产假导致的职业中断或滑坡,让同为育儿主体的父亲不再缺位和隐形等等。
2022年1月1日,在江苏南京市江宁医院,医护人员跟一个新生儿握手。新华社发(方东旭 摄)
据上观新闻报道,2022年中国婚育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我国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9个,而平均现有子女数只有1.19个。“理想和现实之间差了0.7,调查显示,是因为育龄人口面临很多现实的生育困难。” 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表示,困扰适龄人群生育孩子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照料困难、教育焦虑和住房压力。
生育友好并非一道简单的算数题,背后牵扯着教育、医疗、文化等诸多复杂的变量,是一道综合考题。
以母婴室为例, 2020年,广州颁布了全国首部《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5年来,以法规为基石,广州公共场所母婴室总量已突破2000个。雪怡坦言,这几年,她的确发现广州的高铁站、商场、各类展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都设立了母婴室,对于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们而言,确实是感到很暖心,同时也消除了她们很多的尴尬时刻。
山东滨州市博兴县,一家幼儿园老师带托育班的孩子做游戏。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雪怡表示,身边其实很多同事朋友都是晚婚晚育的,家里的老人家不一定都能照顾到孙子孙女们,所以国家也好,地区也好,社区也好,如果能广泛设立普惠型的托育园,这样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他们才会更有胆量和底气考虑二胎,甚至是三胎。
事实上,国家鼓励生育其实打的是一套组合拳,眼下正尝试从各个维度为年轻人“减负”。
就在补贴政策官宣三天前(7月25日),国务院已部署另一项重大举措: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意味着未来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学费有望全免,预计很可能采取“分批试点”策略逐步推行,而经济实力强的地区有望率先探索。
浙江嘉兴南湖区的一家托育机构,小朋友在活动。新华社发
除了育儿补贴、免费学前教育外,国家还在完善托育支持、加快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探索税收减免、住房支持、职场友好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相信系列举措将对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起到积极作用。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