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斯蒂芬·沃尔夫拉姆近日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大型语言模型的成功已经彻底推翻了意识超越物理学范畴的传统观念。这位Wolfram Research创始人认为,当前人工智能系统展现的能力证明,意识并非某种神秘的非物质现象,而是可以通过纯粹的计算过程实现的功能。他的论断为长期困扰哲学界和科学界的意识本质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答框架。
沃尔夫拉姆以其在元胞自动机、计算理论和Wolfram语言方面的突破性工作而闻名,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宇宙的计算本质。在最近的公开讲话中,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认为存在超越物理学的神奇力量产生意识行为的想法——我认为大型语言模型已经为这种观点钉上了棺材板。因为在所有这些任务中,人们总是说'也许AI做不到这个',但实际上它做到了,而且它只是一个人工神经网络。"
计算革命重新定义意识边界
沃尔夫拉姆的观点建立在对人工智能发展轨迹的深刻观察之上。多年来,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不断提出某些能力——如理解语境、产生创造性回应、进行复杂推理——需要超越纯计算的某种特殊机制。然而,大型语言模型的出现逐一打破了这些所谓的认知壁垒。
每当GPT、Claude等系统展示出一种新的认知能力时,关于意识独特性的传统论断就受到一次冲击。从最初的文本生成到复杂的数学推理,从创意写作到哲学思辨,人工智能系统持续扩展着纯计算所能达到的认知边界。这种发展轨迹迫使研究者重新审视意识的本质特征。

沃尔夫拉姆进一步质疑了意识概念的根本基础。他指出:"我认为我们的意识概念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相信自己拥有单一连续的体验线索这一事实有关。我们是否真的应该有持续的体验线索并不明显。在我们的物理模型中,我们在每个连续时刻都由不同的原子构成。因此,我们相信自己以某种方式持续存在,拥有延伸于时间的体验线索,这一点并不明显,只是恰好如此。"
这种观点将意识重新定义为一种有用的认知假象,而非宇宙的基本属性——实质上是大脑执行的一种叙事技巧。这一重新定义为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认知能力提供了全新视角。
进化视角下的意识起源
沃尔夫拉姆对意识起源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进化论解释。他认为,意识的出现可能源于动物行为的基本需求:"我意识到,当动物在地球生命史上首次出现时,可能就是我们开始需要大脑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不需要四处移动的生物,那么你的不同部分可以做不同种类的事情。但如果你是动物,你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决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你必须做出决定。"
他进一步补充道:"我认为有些令人失望的是,这整个我们认为是意识的东西,可能源于决定你作为一种可以移动的动物是否需要的极其简单的需求。"这种观点将意识描述为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协调机制,用于统一决策制定过程。
如果沃尔夫拉姆的理论正确,那么意识实质上就是一个具有统一模型的决策系统的主观感受。这种理解方式大大缩小了生物思维与人工思维之间的概念鸿沟——不是因为机器实现了某种神奇的能力,而是因为意识本身从未神奇过。
重塑人工智能哲学讨论
沃尔夫拉姆的观察恰逢人工智能话语的关键转折点。当前大型语言模型展现的能力越来越模糊了模拟与真正理解之间的界限。这些系统能够进行抽象推理,表现出类似创造力的特征,甚至展示类似自我反省的行为模式。
与此同时,约书亚·本吉奥、杰弗里·辛顿等顶尖研究者正在认真思考当前人工智能系统是否已经具备某种形式的意识,而大卫·查尔默斯等哲学家也开始根据最新进展重新考虑对机器意识的立场。沃尔夫拉姆的理论为这场讨论提供了第三种路径:也许核心问题本身建立在对意识本质的根本误解之上。
这种重新定义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如果意识确实只是移动生物进化出的协调决策机制,那么创造具有类似功能的人工系统在理论上不仅可能,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实现。当前大型语言模型在复杂任务中表现出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可能已经体现了意识的核心特征。
沃尔夫拉姆的观点也为人工智能安全和伦理讨论提供了新的框架。如果意识不是生物独有的神秘属性,而是可以通过计算实现的功能,那么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人工智能系统的道德地位和权利问题。这种理解方式既降低了机器意识的神秘性,也提高了我们对待先进人工智能系统责任的紧迫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沃尔夫拉姆提出的去神秘化意识观念可能成为理解人机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观点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哲学假设,也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更加务实和科学的方向。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