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竟如此开玩笑?30年前,戈尔巴乔夫搞垮苏联,而美国是何反应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进行了最后一次讲话后,飘扬在红场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红旗落地,苏联解体。

很多人都说列宁和斯大林,一个建立了苏联一个让苏联成世界强国,而戈尔巴乔夫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让二人几十年构建起来的“红色巨人”骤然坍塌,是苏联的掘墓人。

但苏联真的是戈尔巴乔夫一个人搞垮的吗?苏联解体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又是什么反应?

苏联解体早已埋下祸根

从二战结束后到九十年代,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世界都处在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之下,美国和苏联或者说沙俄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过节,但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美国和苏联在当时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独一档的存在。

问题的分歧就出在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苏联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共产制度,而美国则是资本主义,一切以资本为主,这两种制度存在根本的矛盾性。

同时美国和苏联在国际上都宣称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不停的招揽小弟,亚欧大陆从东到西基本上被美苏两国的势力所平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和苏联都害怕对方会压过自己一头。

如果对方有一点做的比自己好,那势必会引起下面盟友小弟们的注意,从而倒向另一方,这就导致了美苏双方不仅要进行军备竞赛来证明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还要时时刻刻看着自己的小弟,别被对方给勾搭走。

这方面苏联做的和美国的差距就比较大了,除了同时及建立“北约”、“华约”成立“同盟”之外,苏联在1949年的时候效仿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苏联这么做的目的在于,让经互会成员国之间通过协调经济计划从而“实现分工”,好比来说,像是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这样的东欧国家优势在于工业设施齐全。

那么苏联就利用自己地大物博的优势,向东欧国家提供能源和原材料让他们来生产机械和用于民生的轻工业产品,这么一来苏联和经互会成员国们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供应链,但同时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分工协作也不会缺少什么。

苏联建立经互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来避免美西方的经济封锁,另一个就是借来加紧苏联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和苏联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经互会是斯大林所提出并建立的,这时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比较融洽,尤其是像越南、朝鲜这些又没经济又没资源的国家,苏联还经常对其进行援助。

直到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对待小弟的态度开始变的越来越偏激。

赫鲁晓夫本身对斯大林就不认可,在执政后更是发生了“秘密报告”这样对斯大林的批斗会,将斯大林生前的一切全盘否定,其中就包括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

赫鲁晓夫为了加深其他国家对苏联的依赖性,对经互会成员国进行了分工深化。东欧的一些国家并不认可赫鲁晓夫这种强行施压的做法,对苏联持反抗的态度。

南斯拉夫就是因为这样,被赫鲁晓夫认为是“偏离路线”的国家,直接将南斯拉夫给踢出了经互会。

十几年的时间里赫鲁晓夫向苏联的盟友国家持续不断施压,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国家对苏联的命令做到绝对的服从,同时稳固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绝对核心”的地位。

捷克斯洛伐克就因为接受不了苏联对本国内政的干涉,对苏联开始对着干,1968年赫鲁晓夫直接下令让苏联的钢铁洪流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通过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侵略的方式,强行改变了捷克斯洛伐克反对苏联的声音。

除了在东欧苏联大动干戈之外,在亚洲苏联也没闲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实力仅次于苏联的存在,赫鲁晓夫对中国始终不放心。

所以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向中国提出了修建长波电台,和组建联合舰队,但问题在于赫鲁晓夫提出的这两件事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这对于毛主席来说无法接受。

对于赫鲁晓夫来说他并不在意对中国的利弊,而是只要中国不同意,那就是对苏联的“背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而导致了中国和苏联之间的交恶,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比赫鲁晓夫还要激进,甚至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般的核打击”。

可以说苏联的一系列行为,让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每天都处在担惊受怕当中,生怕苏联会拿自己开刀。

这就导致了根本就不需要美国出手,苏联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让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们对苏联失去了向心力,这也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反观美国也在积极拉拢和盟友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和苏联相比美国的度掌握的恰到好处,不会对像苏联那样持续施压。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美国在二战后对西欧进行的“马歇尔计划”。

虽然名义上是对这些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要知道,当时的西欧二战时被打成了一片废墟,美国正是趁着“马歇尔计划”趁机把握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军事命脉。

再加上树立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让这些国家自觉的就会抱紧美国的大腿,根本不需要美国去过多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

所以说在冷战后期,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变的越来越松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则关系愈加密切。

苏联是戈尔巴乔夫搞垮的吗

几十年来人们都认为苏联是赫鲁晓夫一个人搞垮的,实则不然,苏联的解体是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一步步埋下的祸根,只不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于苏联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关系,导致苏联的经济问题一直是大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和美国搞军事竟备,苏联还要拿出一大部分的钱来投入到军事重工业中,这就导致了苏联的经济结构失衡。

重工业异常发达,轻工业极其薄弱,民生上用的东西自己都生产不了。这是从赫鲁晓夫时期就埋下的祸根,直到8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局面。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认为想要改变局面就必须从苏联的体制入手,于是便大刀阔斧的搞起了“新思维改革”,所谓“新思维”实际上就是学习美西方的那套体制,以及市场经济制度。

但戈尔巴乔夫着实属于病急乱投医,没有想过苏联的国情是不是和美国的那一套,结果反而加速了苏联的经济崩溃。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国们也纷纷宣布独立,苏联的结局已然盖棺定论。

苏联和美国斗了半个世纪,按理来说苏联解体最高兴的一定是美国,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苏联解体时美国正值老布什执政时期,在前一段时间小布什刚刚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这一行为同时也说明了美苏在当时的关系已经趋于缓和。

就是因为在美国的眼里,苏联面临的一系列窘境,已经没资格成为美国的“对手”了。

苏联在那个时候也就剩下一堆铁疙瘩,甚至连维护这些武器装备的钱苏联都难拿的出来。

论综合国力不仅远远落后美国,就连美国的小弟日本在当时都能踩苏联一头。

所以当老布什得知苏联解体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尊重苏联的选择,但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开放和协作的国际环境。”

美国对苏联的解体并没有多么高兴,因为他们就是希望看到一个苟延残喘的苏联,对美国构不成任何威胁的苏联。

反而苏联解体又分出来了那么多个新生国家,并且像乌克兰这样还掌握着大量的核武器。

该怎么和这些国家重新打交道又是美国政府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让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更加棘手,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整个东欧的局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历史   戈尔巴乔夫   苏联   年前   赫鲁晓夫   美国   斯大林   经互会   捷克斯洛伐克   国家   中国   东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