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就觉得自己占了绝对优势,认为中国不愿再依赖美国,那巴西自然就是唯一选项。
有了这种心态,巴西那边就有了“我是你唯一选择”的心理,前段时间,巴西直接把大豆坐地抬价,较年初暴涨79.9% 。
我国的压榨企业本来利润就薄,被这样一涨,直接陷入全面亏损,按当时的价格,一加工一吨就要亏超百元。

可巴西出口商依然以为这是中国的“必买”市场,他们想测试价格能推多高,但他们没意识到,真正站不稳的其实是自己。
巴西国内大豆产业表面看风光,但大量中小农场主已经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简单说,他们的产业链没中国想象的那么稳,却还拿着不牢靠的根基往上飙价。

中国压榨企业长期对全球供应链变化都保持敏感,这次发现价格完全不合理,国内利润被压到负数后,很快就做了反应。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直接宣布:取消12月及明年1月船期共计800万吨的巴西大豆采购意向。
这不仅是个订单的取消,更是给巴西出口商一个明确信号——如果你敢乱抬价,中国也敢立刻下车。

这一下把巴西贸易商吓住了,他们原本以为中国只能硬着头皮买,现在突然意识到形势不对。
对于巴西的大豆而言,中国是最大的买家,一旦订单减少,不仅贸易商受影响,上游那些负债沉重的农场主更会受到冲击。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随后,我国更是直接祭出了三套实打实的应对方案,让巴西原本以为能掌控价格的算盘彻底落空...

第一步是最稳的底牌——中储粮的大豆战略储备,其实,早在2018年,中粮集团前总裁于旭波就指出:没有美国大豆,中国也能满足储备需求。

彼时,中储粮就已经拥有六大加工基地,这些基地的年加工大豆的能力能达到850万吨。
这个意思很直接:就算你巴西敢大幅涨价、敢摆架子,中国也不会立刻被卡住命脉,有了这份底气,中国就不会急着谈条件,也不用陪着对方起哄。
第二步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找替代货源,把选择权重新握回自己手里,正好这时候阿根廷取消了大豆出口税,到岸价一下子比巴西便宜 70 美元一吨。

中国立刻抓住机会,和阿根廷敲定了130 万吨的采购订单,除此之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非转基因大豆、乌拉圭的大豆也都被中国快速接入采购渠道。
更让巴西担忧的是,中美达成的协议,在10月29日,中国从美国买了三批共 18 万吨的大豆。
一方面是美国价格更低,买了不亏;另一方面也顺便给美国农业州递了个象征性的信号,算是维持最低限度的沟通空间。

这些组合动作的本质,就是告诉巴西:市场不是你一家说了算,而这些大豆预计将在今年12月至明年1月装运,这也正好弥补了取消对巴西采购大豆的时间。
第三步才是最关键的一招——技术替代,中国在国内推动“杂粕替代技术”,让饲料里的豆粕用量直接下降 15%。
什么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都能顶上部分位置,营养也不差,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对大豆的依赖度会持续下降。

即便你涨价,中国也完全可以不再像过去那样大量购买,这一招几乎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正是这三套操作,让巴西的大豆“定价权”被迅速瓦解,巴西原本以为中国没得选,只能接受天价。
结果中国不仅没慌,还用实际行动告诉对方:涨价不是你说了算,市场也不是你一国垄断。
而反噬也很快就到了巴西身上,因为中国采购转向,它们的港口出现了堆积大量卖不出去的大豆。

大约 200 万吨滞留在港口,每天光是仓储、利息和运输协调成本,就让贸易商损失超过 120 万美元,等到他们意识到形势不妙,只能主动把报价往下调。
这次事件给各国都提了个醒:在全球供应链高度联动的情况下,谁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任何国家要是把自己当成独家来源,一旦市场出现风险,最先被抛弃的往往是自己。
就在中国宣布暂停采购后的几天内,剧情出现了新的转折,10月28日,巴西突然对中国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虽然巴西官方极力否认这和大豆有关,但时间点贴得太紧,怎么看都像是“心里不爽”的反击姿态。
这一步不仅没起到施压效果,反而让双方的贸易气氛更紧绷,也把这场大豆风波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