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俄罗斯这口大锅,又开始冒烟了。一直被视作“模范共和国”的鞑靼斯坦,居然成了这次最先按下“退出键”的那一个,真是让人跌破眼镜。
过去大家一提到俄罗斯要出乱子,第一反应不是高加索的车臣就是远东的雅库特,可这次,真正先把火点起来的,竟然是那个坐落在俄罗斯心脏地带的鞑靼斯坦。
那么问题来了,鞑靼斯坦到底是怎么从“稳定旗手”变成了“离心急先锋”?俄罗斯的第二次解体,真的要来了?
说起来也不复杂,一切的导火索,都源于一架不该飞那么远的无人机。
2024年12月,一架乌克兰无人机直接飞进了喀山的上空,然后干脆利落地炸了下去。不是边境,不是顿巴斯,是俄罗斯的心脏地带,是鞑靼斯坦的首府。
炸的是电厂,烧的是油库,毁的是克里姆林宫的脸面。这事儿一出,整个鞑靼斯坦都炸了锅。
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保护不力”“中央无能”的标签,甚至不乏“我们为什么要替别人挡炸弹”的尖锐质问。
而更大的问题在后头。2025年初,克里姆林宫启动新一轮征兵计划。
结果一看名单,鞑靼斯坦的年轻人比例高得离谱,而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核心地带”的贵族子弟,则有很多名列豁免名单。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拿少数民族当炮灰。
“我们人口不到全国的3%,却要去前线承担40%的伤亡?”
如果你以为鞑靼斯坦只是嘴上喊喊,那就太小看这个共和国了。今年1月,美国对俄罗斯发动了新一轮能源制裁,几乎直接掐断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命门。
车臣的卡德罗夫一言不合就拔枪,可鞑靼人不是那路人。他们不炸车,不劫人,他们动的是法律书。
今年2月,鞑靼国民会议突然提交了一份重量级的诉状,向宪法法院申请重审1992年主权公投的“未实现状态”。
这份公投当年可不是儿戏,有61.4%的鞑靼人投了“独立”。而现在,他们要问一句:那份结果,到底还作不作数?
更让克里姆林宫头疼的是,这次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巴什科尔托斯坦、马里埃尔、楚瓦什、乌德穆尔特……接连六个共和国签署联合声明,支持鞑靼斯坦的法律诉求。
要是这股风真刮起来,俄罗斯的腰板,得断。
有些人,总以为只要枪在手里,国家就不会散。可他们忘了,沙皇也有枪,苏联也有核弹,最后不还是一地鸡毛?
鞑靼斯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边疆,它是俄罗斯的心脏。它不是穷地方,它是技术重镇、工业基地、能源命脉。更重要的是,它不是暴力分裂,而是拿着法律说事。这才叫可怕。
如果这个共和国都开始动摇,那其他“边角料”共和国还会乖多久?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雅库特……每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一次,普京的“稳定器”,可能真的开始漏电了。
眼看局势不妙,克里姆林宫也开始着手解决国内的问题。
先是4月,普京签署总统令,允许鞑靼斯坦“本土防卫优先”,征兵不再强行外派。接着又甩出200亿卢布投资计划,说要升级喀山科技园,还要修一条直通莫斯科的高速公路。
甚至连鞑靼语教材的补贴都恢复了,喀山大学还新设了“突厥文化研究中心”。
随后双方签了个新协议,承诺给鞑靼斯坦修路、建科技园区,还支持鞑靼斯坦的教育。这协议算是打了点经济牌加文化牌,暂时把鞑靼斯坦稳住了。
其实,俄罗斯不是第一次面对“离心力”。1991年,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留下的联邦,靠着石油和铁腕勉强维系。
可如今,石油被制裁,铁腕变锈,信任枯竭。而鞑靼斯坦的这场风波,只是揭开了更大危机的盖子。
车臣可能还在等机会,雅库特早已蠢蠢欲动,达吉斯坦的枪声也从未停歇。这一次,“二次解体”的闸门,也许真的就要被推开。
而最先推门的那双手,竟然不是来自高加索的山林,而是伏尔加河边的平原。至于俄罗斯能不能挡住这场风暴,那就得看普京还有多少牌没打了。
信息来源:
普京回应喀山遇袭:敌人会感到后悔——2024-12-23 08:08·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