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亚芳 何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5.3%,但早期诊断率不足20%。面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科学应对需从预防、识别、治疗到照护形成完整闭环,为认知功能衰退按下“减速键”。
预防老年痴呆需从生活方式、慢性病管理和认知储备三方面构建防护体系。
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可降低30%发病风险。每日摄入500克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补充叶酸,每周吃2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补充Ω3脂肪酸,适量食用核桃、杏仁等坚果。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可降低血管性痴呆风险。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保护神经元。太极拳等协调性运动能改善大脑多任务处理能力,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风险。北京协和医院跟踪研究显示,坚持太极拳训练3年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25%。
持续学习新技能可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建议老年人学习外语、乐器或使用智能手机,每日进行30分钟认知训练,如背诵诗词、玩数独、拼图等。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发现,经常进行认知训练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时间平均推迟5年。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指标。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维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高脂血症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6mmol/L以下。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常表现为“近事遗忘、远事保留”,需警惕以下预警信号:
(一)记忆障碍:反复询问同一问题,忘记刚发生的事情(如是否吃药、是否锁门)。
(二)定向力丧失:在熟悉小区迷路,分不清季节、日期。
(三)语言障碍:找词困难,将“手表”说成“那个看时间的东西”。
(四)行为异常:重复整理抽屉,将肥皂当苹果咬。
(五)情绪突变:从温和变得多疑暴躁,怀疑配偶不忠或子女偷窃。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需采用“药物+非药物”联合模式: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可增强神经递质传递,延缓认知衰退;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适用于中重度患者。针对焦虑、抑郁等精神行为症状,可短期使用抗抑郁药,但需严格监测副作用。
1.认知训练:通过现实导向训练(如讨论当日新闻)、回忆疗法(翻看老照片)刺激海马体功能。
2.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区连接,音乐疗法能激发情感记忆。
3.职业治疗: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训练,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照护需兼顾安全防护与心理支持:
长期照护可能导致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建议加入照护者互助团体,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可申请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每周安排2-3天由专业人员照护,让家属获得喘息机会。
当疾病不可避免时,科学的照护能让患者在温暖与尊严中走完人生旅程。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爱守护记忆,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熟悉的时光里,从容书写生命的篇章。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