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之音
暮春的晨雾还未散尽,我踩着青苔斑驳的石阶走进连云港世外桃源宿城保驾山。转过几重翠屏,忽见一脉奇峰自云霭中探出,层叠的赭色山岩被晨光浸染成琥珀,这便是传说中唐王驻跸的保驾山。山间薄雾流转,恍若千年前的旌旗未卷,仍在等待那位策马而来的帝王。
踩着"一线天"的裂罅拾级而上,两侧石壁如巨灵神劈开的竹简,褶皱里藏着地壳运动的密码。石纹扭结成海浪的形状,分明是凝固的惊涛骇浪——这让我想起《唐太宗驻跸宿城的历史传说》里的场景:公元645年,李世民率军东征高句丽,行至虎口岭时战马深陷五羊湖淤泥,高丽大将盖苏文的追兵近在咫尺。危难之际白袍小将薛仁贵飞马救驾,铁蹄踏碎湖光,长戟挑破晨雾,成就了这座山永恒的姓名。
穿过逼仄的岩隙,山势豁然开朗。四望亭翼然立于峰顶,恰似嵌在翡翠屏风上的白玉镇纸。凭栏俯瞰,宿城水库将群峰倒影揉成流动的碧玉,枫树湾的楸林正酝酿着夏日的绿浪,万寿谷的溪水在石罅间奏响宫商。传说李世民脱险后在此驻跸,将士们一夜筑城,从此"宿城"二字便带着金戈铁马的余温,融进了渔樵耕读的烟火。
山风掠过唐王洞前的香炉,将历史吹成檐角铜铃的清响。洞内石壁上似有刀剑划过的痕迹,或许某个雨夜,那位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警的帝王,曾在此处抚摸岩壁上的水痕,听宿城大涧讲述治国的隐喻。如今洞前开满野蔷薇,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倒映着海上云台山的轮廓——那座李白笔下"白云愁色满苍梧"的仙山,此刻正隔着千年烟波与保驾山对望。
暮色渐浓时,山脚下的宿城街道亮起灯笼。石板路上飘来渔家蒸蟹的鲜香,与山间晚开的棠梨气息交织成独特的海滨味道。我想起《御驾亲征为何败》里王夫之的感慨:"天子讨而不伐",治国如观山,需懂得在进退间保持敬畏。李世民没能征服高句丽,却让一座山的名字成了永恒的镜鉴:最坚固的城池不在砖石垒砌,而在民心归附处。
下山的路上,忽见几只白鹭掠过水库,翅尖点破的涟漪里,晃动着四望亭的剪影。宿城的山水依然保持着被御笔赐名时的姿态,既收纳着帝王的传奇,也滋养着采茶人的山歌。或许这就是最好的江山图卷——金戈铁马终将化作云烟,唯有山石记得,真正的"保驾"从不是困守孤峰,而是让每道山涧都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清明。
2025-05-04
(图片来自作者摄影)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