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反超中国,抢走美国手机市场大头,中国制造跌至25%?

最新数据显示,印度组装的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份额已跃升至44%,首次压制中国,仅剩25%。同一时间段内,印度iPhone出口增长惊人: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额高达60亿美元,年增82%。这不仅仅是产地标签的更替,更是一场全球供应链底层结构的革命。

苹果的“印度篇”,其实早已开始布局。早在2016年,库克就和莫迪正式会晤,开启“China-plus-One”策略。如今,iPhone产线在印度的部署已进入加速期:班加罗尔的富士康新厂(投资约28亿美元)开始生产iPhone 17,塔塔电子也在泰米尔纳德邦建成新工厂,成为苹果核心合作伙伴。苹果计划将印度iPhone产能从每年4000万提升至6000万部,专供出口尤其是美国市场。

实际成果也不小:印度2025上半年生产近2390万部iPhone,出口总额达225亿美元。其中,78%的产量销往美国,远高于前期的53%;Foxconn和塔塔大部分产出都流向美国市场。分析师预计,2025年印度制造的iPhone将占全球份额25–30%,较2024年的18%显著增长。

不过,“咖喱iPhone”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印度目前仍主要执行低利润的组装工序:iPhone 15标准版整机成本423美元,印度组装利润未超10美元,仅占总成本 2–3%。质量方面困扰未消,据报每天有上千台iPhone因瑕疵被返修;设备说明仍印中文,组装依赖台湾/中国工程师。

核心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OLED 屏幕、A 系列芯片、摄像头模组等关键元件,本地供应比例不足30%。即便印度被称为“快速崛起”,但尚无法替代中国的成熟生态系统。在苹果全球iPhone产量中,中国仍占主导地位,印度预计到2027年只能触及25%左右。

苹果对此的策略是一边推进印度,一边维稳中国。它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美国制造计划”,但该战略可能仍难逃如2013年Mac Pro撤回中国的沉重历史教训。

美国市场此时如“三国杀”:印度占44%、越南占30%、中国剩25%,合计占据99%。真正的“美国制造”几乎为零,制造业回流更多是政治口号。

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反击机会。中国仍是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国,贡献约65%的产能。此次被迫重塑,反倒推进了中国制造业科技升级——从智能家电、机器人到AI终端设备,核心技术成为新护城河。

苹果的战略极具现实主义:它建立多地供应链、工程师驻厂、快速切换机制——“中国不是唯一”,印度只是重要备胎。

另外,全球市场本身不再是一面倒需求。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仅增长1%,销售疲软已成常态。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灵活性才是企业真正竞争力——苹果的印度布局,本质上是“抵御政治风暴的避风港”。

如今,iPhone 17即将上市。美国用户或许不会在意“Made in India”的标签,但在中国市场,这四个字可能成为销售冷却剂。供应链的洗牌才刚刚开始,下一个明星或许不会是印度,而是谁更能掌握关键技术与生态,才是真正胜出者。

苹果的选择,并非单纯的商业逻辑,而是一场被政治推着走的豪赌。真正的赢家,不是短期内抢到份额的国家,而是能在全球博弈中稳住技术与产业根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数码   印度   美国   中国   手机市场   大头   苹果   美元   全球   市场   泰米尔   政治   库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