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最近不少地方早晚温差能差10℃以上!刚把短袖收起来,就有人开始打喷嚏、关节疼、胃反酸……秋天不仅是丰收的季节,更是旧病复发的“高峰期”,尤其是这5种病,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
秋天干燥多风,冷空气频繁刺激鼻黏膜和呼吸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最容易“中招”。很多人早上一出门就打喷嚏、流清涕,晚上咳嗽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1.复发信号:鼻塞、咽痛、咳嗽频繁、呼吸不畅,哮喘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喘息。
2.预防要点:早晚出门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吹;家里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多喝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过敏体质者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对于关节炎、风湿患者来说,秋天的冷空气就像“催化剂”。低温会使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慢,炎症因子堆积,导致关节酸痛、僵硬,甚至活动受限。不少人调侃“自己的膝盖比天气预报还准”。
1.复发信号:关节发凉、酸痛,阴雨天或降温前疼痛加剧,上下楼梯时膝盖无力。
2.预防要点:提前给关节“穿衣服”,戴护膝、护腰;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空调温度不低于26℃;每晚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秋天人们喜欢“贴秋膘”,火锅、烧烤、炖肉轮番吃,但胃肠功能弱的人很容易因此诱发胃炎、胃溃疡。加上早晚温差大,腹部受凉会刺激胃肠蠕动紊乱,出现腹痛、腹泻、反酸等症状。
1.复发信号: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吃油腻食物后加重,大便不成形。
2.预防要点:“贴秋膘”要循序渐进,多吃易消化的瘦肉、鱼类、山药;少吃生冷、辛辣、油炸食物;晚上睡觉时盖好腹部,避免着凉。
秋天早晚温差大,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频繁,血压波动明显,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中老年人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尤其要警惕,突然的头晕、胸痛可能是疾病复发的信号。
1.复发信号: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肢体麻木无力,血压忽高忽低。
2.预防要点: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早上起床别太急,先躺5分钟再起身;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
秋天空气湿度下降,皮肤容易干燥脱皮,湿疹、银屑病(牛皮癣)患者的症状会加重。同时,秋季花粉、落叶增多,过敏性皮炎也进入高发期,皮肤瘙痒、起红疹的人越来越多。
1.复发信号:皮肤干燥瘙痒、起红斑、脱屑,抓挠后症状加重。
2.预防要点:洗澡水温别太高(37℃左右为宜),少用碱性沐浴露;洗完澡及时涂保湿霜,保持皮肤滋润;过敏体质者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戴帽子、口罩。
秋季防病3个关键原则:
①“春捂秋冻”要适度,早晚添衣,中午可以适当减衣,避免出汗后受凉;
②饮食清淡少辛辣,多吃润肺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
③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
秋天是养生的黄金期,也是防病的关键期。家里有老人、小孩或有基础病的人,一定要把这些预防要点记下来,提前做好准备!#奕健行##秋天##疾病#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