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态度大转变,主动承担增值税缴纳责任,英国库可年补7亿镑

亚马逊态度大转变,主动承担增值税缴纳责任,英国库可年补7亿镑最近,亚马逊给英国财政送上了一份“意外大礼”,主动提出要帮英国政府当“税务员”,替平台上所有卖家代收增值税。

这家美国巨头以前可是把“缴税是卖家自己的事”挂在嘴边的主儿,如今突然转性揽下这活儿,还预计每年能给英国国库多补7亿英镑,这波反转着实让人意外,到底是什么让亚马逊改变了态度?这个提议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亚马逊的态度180度转弯

放在以前,要是跟亚马逊提“代收增值税”,大概率会被直接拒绝。这家公司一直强调,平台只是提供交易场所,确保入驻商家足额缴税根本不是自己的责任,典型的“事不关己”态度。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英国政府实在看不下去跨境卖家的逃税乱象,直接下了指令,要求亚马逊必须负责向外国注册公司征收增值税。胳膊拧不过大腿,亚马逊这才不情不愿地动了起来。

没想到效果还挺明显,从2021年到现在,单是海外卖家的增值税就收了60亿英镑,这让英国政府看到了平台代收的潜力,亚马逊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仅不抗拒,还主动加码,提出要覆盖平台上所有卖家,不管是英国本土的还是海外的,全都由自己来代收增值税。

这种从“被动服从”到“主动牵头”的转变,背后显然藏着更深的原因。不过,亚马逊这番主动“揽活”的背后,可不是单纯的“好心”,而是被愈演愈烈的税务欺诈乱象逼出来的。

空壳公司泛滥成灾

要说英国税务部门最头疼的事儿,莫过于那些钻空子的“空壳公司”了,这些诈骗分子的操作简直把“避税”玩成了“产业”,套路一套接一套,让税务机关防不胜防。

西萨塞克斯郡有个小村庄就出过离谱事儿,一周之内居然有70家公司扎堆注册在38户居民家里,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根本不是正经做生意。更夸张的是2023年,威尔士一位房主突然收到了数千家公司的税单,总额超50万英镑,自己啥也没干就成了“背锅侠”。

这些空壳公司注册增值税资质后疯狂卖货,等税务部门上门追缴税款时,早就注销公司跑路,把库存转移到新注册的壳公司里,一套流程下来毫无破绽,这种操作不仅让英国国库每年损失数亿英镑,更坑了那些守规矩的英国本土商家。

合规经营的卖家老老实实缴税,成本上去了,价格自然没优势;而空壳公司逃了税,能靠低价抢占市场,合法商家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被抢走,亚马逊自己也头疼,平台上全是这样的“幽灵卖家”,不仅破坏了交易秩序,长此以往还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一举多得的堵漏方案

针对空壳公司的漏洞,亚马逊提出的新方案可谓“精准打击”,不管卖家在哪,只要在平台上卖货,就统一由平台代收增值税,这个方案要是能落地,好处可不止一点半点。

对英国国库来说,这无疑是笔稳赚的买卖,每年能多收7亿英镑,相当于把原本就该进国库的钱“捡”了回来,在急需税收收入的当下,这可是笔不小的补充。

对合法卖家来说,终于能摆脱“逃税对手”的挤压,在公平的环境里竞争,尤其是那些小商家,不用再担心被低价的“黑店”抢走生意,这还能给英国税务海关总署减负,不用再跟在空壳公司后面追税,征管流程简化了,行政成本也降了。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零售商反增值税滥用计划”的力挺,该组织发言人直言方案很合理,政府不该忽视,毕竟现行规则虽然让平台当了“执法力量”,但限制太多绑住了手脚,而亚马逊的提议正好解开了这个束缚。

其实这种由平台全面代扣代缴的模式已有成功先例,欧盟2021年实施电商增值税新规后,成员国的增值税征收率从68%提升到了92%,足见其堵漏洞的效果,目前英国财政部已经在研究这个提议,就等预算案给出最终答案了。

亚马逊这次主动揽下代收增值税的活儿,看似是“送温暖”,实则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过去的“甩锅”到如今的“担责”,不仅体现了平台对监管需求的回应,更凸显了大型企业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责任与担当。

对英国而言,这个提议要是落地,既能补上国库漏洞,又能理顺市场竞争环境,可谓一举两得,而对整个电商行业来说,这或许是个信号:在数字交易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平台再也不是“旁观者”。

而是监管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规则公平、征管到位,行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至于这个能年补7亿英镑的方案最终能否通过,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科技   亚马逊   英国   增值税   主动   态度   责任   空壳   英镑   国库   公司   英国政府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