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在莫斯科医院给毛主席写信:我生了个男娃,他长得和你很像

说起贺子珍这个人,她的一生跟革命纠缠在一起,也跟毛主席的家庭生活紧紧相连。贺子珍出生在江西永新县,那年是1910年9月20日,家里不算穷,是当地有点名气的家族。她小时候叫贺桂圆,后来改成贺子珍。她还有哥哥贺敏学和妹妹贺怡,三个人在当地被叫作“永新三贺”。她从小学起就念书,1923年夏天从秀水初级小学毕业后,进了福音堂学校女生部,那是个外国人办的学校。

她聪明,很快就接触到进步思想,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上永新县委委员,还管妇女和青年团的事。那时候大革命失败,四一二事件后,她跟着哥哥上井冈山,躲避国民党追捕。在山上,她帮袁文才和王佐做事,算是最早的女红军之一。

毛主席上井冈山是1927年10月的事,他带着秋收起义的部队余部上来,袁文才介绍大家认识时,特别提到贺子珍兄妹。她那时十八岁,担任县委委员,毛主席一看这么年轻的姑娘,还以为是别人家闺女,结果一听是党员,挺惊讶的。从那以后,两人接触多了。毛主席脚伤了,住在茅坪村南边农家养着,她常去汇报工作,聊根据地的事。

袁文才和王佐后来让毛主席搬到八角楼住,那地方离袁家近,方便来往。贺子珍疟疾刚好,身体弱,常在门前坐着,毛主席经过时就聊几句,谈边界县的历史和群众工作。她后来当上前委秘书,帮毛主席处理文件,在宁冈和永新调研。两人因为工作和理想接近,感情慢慢生根。1928年5月,他们在象山庵结了婚,那时候井冈山条件苦,但大家精神头足。

婚后,他们一起经历了苏区斗争。贺子珍1931年当上中央苏区政府机要科科长,工作忙碌。1932年11月,她在福建长汀医院生下一个男孩,叫毛岸红,小名小弟弟,长得像毛主席,眼睛大。毛主席很喜欢这个儿子,可惜孩子没多久就病逝了。那时候战乱,医疗条件差,很多孩子都这样。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贺子珍怀着孕,坚持跟队走。在贵州一个村子,她生下女儿,因为队伍不能带婴儿,就托给当地农家,后来再也没找到。长征路上,她受伤严重,身上有十七块弹片没取出来,影响健康。

到了延安,贺子珍身体一直不好,1937年11月,她决定去苏联治病和学习。那时她又怀孕了,毛主席劝她去西安休养,别出国那么远。她脾气倔,没听劝。毛主席只好安排,让她加入赴苏干部名单,同时发电报给西安、兰州和新疆办事处的人劝她回来。但她还是走了,从延安经西安,转去苏联。路上挺折腾,到莫斯科已是1937年冬。医生检查弹片存留太久,没法取,只能观察。她住进医院,不久后,1938年春天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廖瓦,有的资料说叫柳瓦,是俄文名字。

这个孩子出生后,贺子珍觉得长得像毛主席,眼睛亮,额头宽。她把孩子送到婴儿室,自己去东方大学上课。几个月后,毛岸英和毛岸青也从中国送到莫斯科,她帮着照顾他们。生孩子是大事,她想告诉毛主席,就从医院写信寄回延安。信里提到生了个男娃,长得像你,眼睛亮堂,额头宽大。信寄出后,毛主席收到,看了长叹一声,没回信。那时候延安忙,毛主席工作重,可能没时间细想。

可惜廖瓦没活多久,十个月大时感冒了,婴儿室条件一般,护工没及时处理,转成肺炎,没来得及送医院就夭折了。贺子珍悲痛,但只能自己处理遗体,在学校附近埋了。失去孩子对她打击大,她在苏联的日子更难熬。1939年8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苏联治病,顺带转交毛主席的信。信里说照片和信收到,一切好,别挂念,以后就是同志关系。这等于正式分手了。

1947年夏天,在王稼祥夫妇帮忙下,她回国,没去北京,而是去了哈尔滨生活。那时候国内形势变了,她选择安静过日子。直到1959年,她和毛主席重逢,那是在庐山会议期间。见面持续九十分钟,她讲了苏联经历,毛主席问为什么当初非走不可。她说从前不懂事。分别时,毛主席说太晚了,有事明天聊,但没再见。那是最后一次见面。

贺子珍回国后,生活低调,在上海和南昌等地住过。她身体一直有旧伤,弹片没取干净,影响大。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她听到消息,喃喃说怎么会,他身体不是挺好吗。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4岁。她的墓在上海福寿园,旁边是哥哥贺敏学的墓。

这段故事听着挺心酸的,贺子珍从井冈山女红军,到长征战士,再到苏联流浪,经历太多坎坷。她和毛主席的婚姻维持十年左右,分手后各过各的,但她没怨言,一直保持同志情谊。历史上很多人写她,说她脾气倔,爱较真,但也正是这性格,让她坚持革命那么多年。想想那时代,女人投身革命不容易,贺子珍算是典型。

从史料看,贺子珍写那封信是1938年的事,具体是春天生子后不久寄的。毛主席没回,可能因为延安正忙抗日,顾不上私人事。1939年的信是周恩来带的,明确了关系。贺子珍接受了,继续生活。她晚年回忆井冈山时光,说物质穷但精神富足,毛主席常给她讲书。她没提分手细节,保持低调。

贺子珍作为妻子,想分享喜悦,但现实残酷。孩子没了,信也没回音。她的一生像很多老革命,奉献多,个人牺牲大。接地气说,她就是个普通江西姑娘,赶上大时代,成了历史人物。她的故事提醒人,革命不是浪漫,是实打实的苦。毛主席的家庭也这样,儿子们命运多舛,女儿们低调过日子。

贺子珍的倔强,让她离开延安,也让她在苏联熬过来。毛主席的家庭,外面看光鲜,里面有多少苦,外人不知。写信生子这事,简单一句话,背后是多少故事。她的一生,值得人细想,不是为了歌颂谁,而是明白历史真实面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历史   男娃   莫斯科   医院   贺子珍   苏联   井冈山   延安   永新   生下   弹片   孩子   西安   周恩来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