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187国!数字人民币“双中心”开启,会撼动美元霸权吗?

文 |林时砚

编辑 | 林时砚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落地运营,这条看似平淡的新闻,实则藏着撬动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层力量。

这绝非普通商业机构的开业仪式,而是在中国金融核心腹地,立下了打破现有国际金融规则的标志性里程碑。

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经过多年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初步建立,创新应用和场景建设持续深化,截至2025年9月末,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达14.2万亿元。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已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跨境合作和使用;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促进数字人民币发展。

运营中心一经亮相,便亮出三大核心业务矩阵: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区块链服务平台、数字资产平台。

三套系统无缝衔接,直接搭建起一套完全脱离美元体系的金融循环网络,内循环筑牢本土金融安全屏障,外循环打通全球贸易结算通道。

国际金融圈正上演一幕耐人寻味的景象:Swift支付系统中人民币结算权重持续走低,但中国出口贸易数据却逆势飙升。

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国家悄悄切换了跨境结算赛道,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1700亿美元,其中大豆、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达35%,这些交易大多通过CIPS系统完成,彻底绕开了Swift。

俄罗斯更是如此,自2022年被踢出Swift后,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1年的17.9%跃升至2023年的42%,能源贸易几乎全靠CIPS实现资金流转。

千万别把这个运营中心的作用局限在出国扫码支付上,这种认知太过片面,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彻底告别了过去依赖纸币流通的1.0阶段,直接跨入数字驱动的2.0新纪元。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全球90%以上的央行都在推进数字货币研发,而中国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覆盖上,已然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目前暂无其他国家能望其项背。

数字人民币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普通支付工具的范畴。其自带的可编程性与智能合约功能,让复杂的跨境交易变得高效透明。

中老铁路跨境货运中,这一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货物抵达边境检测站后,传感器自动确认到港信息,触发智能合约,货款瞬间到账,彻底告别了传统结算中动辄数天的对账周期。

对于常年受美元汇率波动困扰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数字人民币无疑是稳定贸易的“压舱石”。

2023年阿根廷遭遇美元储备危机,无法满足进口需求,正是通过与中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用人民币进口了价值超50亿美元的机械设备、农产品,成功缓解了经济困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运营中心并非孤立存在,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自贸区制度创新深度绑定,形成稳固的“铁三角”协同效应。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要在中国最开放的前沿阵地,打造一个足以与华尔街分庭抗礼的金融新主场。

美元霸权松动: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加速

中美之间的经贸博弈正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都清楚彻底切割是长期趋势,但都在刻意放缓节奏,力求平稳过渡,避免两败俱伤。

毕竟2023年两国贸易额仍高达660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经济联系,让任何一方都不愿轻易撕破脸。

当前的状态更像是“战略分居”,表面上维持正常贸易往来,背地里却都在加速构建自身的经济生态圈。

中国的布局低调而扎实:持续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同时与超过30个国家签署本币结算协议,不断扩大“去美元化”朋友圈。

最具标志性的突破来自中东,2023年3月,中国与沙特签署协议,沙特向中国出口石油时,部分款项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些人民币还可用于购买中国的石化设备、新能源技术。

这一举措直接打破了维持半个多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成为去美元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美国也在同步布局,推动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战略,试图构建一个排除中国的供应链网络。

这场无声的博弈,核心比拼的是体系构建的速度与稳定性,谁能先搭建起更安全、更高效的经贸循环,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主动。

曾经支撑美元霸权的六大支柱,如今已全面松动,过去,日韩等东亚经济体出口创汇后必换美元储备,中东石油贸易绑定美元结算,欧洲是全球美元流转的中转站,美债号称“全球最安全资产”,再加上美军的武力背书,美元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但现在这一切都在改变,中国产业升级持续挤压日韩市场份额,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下降12.1%,日本对华出口下降7.9%,两国赚美元的能力大幅下滑,美元储备规模也随之缩减。

中东国家的心态早已转变,目睹美国对盟友的反复无常,沙特、阿联酋等国纷纷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阿联酋央行2023年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其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1%提升至3.7%,黄金储备也增加了22吨,明显在分散风险。

欧洲的态度更是发生根本性转变,俄乌冲突中,美国冻结俄罗斯美元资产的行为,让欧洲国家意识到美元资产并非绝对安全。

多维布局:中国金融突围的战略纵深

数字人民币的出海之路,从来不是临时起意的冒险,而是中国金融突围系统性工程中的关键一环。这盘大棋布局深远,每一步都暗藏深意,层层递进构建起坚实的战略纵深。

CIPS系统的扩容速度堪称惊人,根据央行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6月,CIPS参与者已覆盖118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外参与者达1400余家,日交易量稳定突破5000亿元。

如今,东南亚的热带水果、中东的原油、南美的矿产资源贸易中,CIPS已成为重要结算通道,逐渐成长为全球金融领域的“第二电网”。

更重要的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人民币计价黄金期货交易量不断攀升,中国正逐步争夺全球黄金定价权,为人民币披上“硬通货外衣”。

在“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不断丰富,2023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中哈铁路升级项目中,从投融资到工程结算全程采用人民币,项目总金额达350亿元。

当地企业不仅省去了兑换美元的手续费,还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开始主动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发挥着关键的“孵化器”作用。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12万亿元,全年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超3000亿元。

无论最终走向如何,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都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关键一步。

它标志着中国已从过去被动接受国际规则的追随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塑造未来规则的引领者。

金融的根基是产业,产业的内核是科技,科技的底气是国力,数字人民币的背后,是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领先的数字技术和持续增强的综合国力。

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博弈,本质上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 数字人民币不是要取代任何货币,而是要为全球提供一种更公平、更高效、更安全的结算选择。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入人民币朋友圈,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不断迈向高端,数字人民币必将在全球金融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财经   霸权   人民币   美元   数字   中心   中国   金融   全球   贸易   中东   沙特   中国人民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