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华文明在封建社会停留了两千多年。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中华文明并没有停留在封建社会,而是在持续进化,并一直在寻求当时环境下的最优解。
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个世界是异常残酷的,和生物进化一样,不适应者很快就会被淘汰,历史中消失的国家和种族数不胜数。
古往今来的各国全都是不断在寻找适合自己生产力水平、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人口规模下的最优解,因为做错题目的后果很严重——国家成为附庸,人民成为奴仆,甚至亡国灭种!
工业革命也好、信息革命也好、枪炮也好、原子弹也好,都只是果。
政治制度——也就是那个最优解,才是因!
贰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并不是一直是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从分封到集权又分权又到集权、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漫长过程,为便于各位理解,先简要回顾一下历史上各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散的部落不利于治水就整合形成部落联盟,再进化为部落首领天下共主,神权王权结合;
分封制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
秦国吸取教训,采用中央集权,郡县制,乱了;
项羽、刘邦吸取秦朝教训搞了一段分封制,马上乱了;
汉武帝推恩令再集权,外戚篡权,乱了;
西汉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权力不断在皇权、外戚、宦官、功臣之间转换,不断修补bug,最后还是又乱了;
两晋搞九品中正制,融合皇权与门阀,又乱了;
隋唐吸取五代十国教训设置藩镇强化军事,害怕门阀贵族垄断就通过三省六部和科举制分散门阀权力,但最后形成了藩镇割据,乱了;
宋代吸取教训压制武将,文官权力高到已经能架空皇权,江南士绅已经富可敌国,导致朝廷财政空虚,军事孱弱,被异族灭国,亡了;
明代吸取教训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权利又在皇帝、藩王、宦官之间变换,亡了;
清代吸取教训规避了外戚、权相、宦官干政,藩镇削了,中央集权了,军事强大了,周边都干服了,江浙地主被压制了,经济文化又没活力了,技术创新停止了,外国坚船利炮来了,又乱了;
民国开始成为现代民主制度试验田,君主立宪、总统制、共和制、军阀割据,能试的制度都试过了;
真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有渐进式调整,也有翻天覆地的改革,人类能想到的制度我们几乎都试过了一遍。所幸在不断尝试后我们还是找到了一条能走的通的路,现在看来大方向是没错的,后面还得不断改革调整。
我们的民族分明在不断尝试、修正、改革、突破,怎么能说我们一直停留呢?
叁
特定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的国家,在合适的时机遇到适合自己的制度改革,就会国家兴盛。
历史上这样的国家很多,如:商鞅变法之于秦,管仲改革之于齐,胡服骑射之于赵,郡县制之于汉,千户制之于蒙古,蒙安谋克制之于女真,股份制之于荷兰,资产阶级革命之于英国,大革命之于法国,共产制之于苏俄。
小国固然可以凭某一优势兴盛一时,也可凭中彩票富甲一方,如西班牙发现美洲银矿、中东发现石油,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是很容易被打回原形的。
对于大国,则必须持续引领技术进步、制度改革、文化强势,不断做大蛋糕,兼顾公平分配,并留心周边小国,才能长治久安。
靠发现金矿和掠夺的国家只可能昙花一现,有自己的造血机制和文化底蕴才有资格活的长久。工业革命是重要的变革,但只是果而不是因,是全世界的资本、技术、市场、制度共同进化的结果,制度变革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