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4日举行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四颗全新的科学卫星送入太空,它们各自肩负着独特的使命,尝试解开人类对宇宙最根本的疑问。
这些任务分别瞄准宇宙起源、太阳活动、系外行星和黑洞物理,是继“悟空”“墨子”“慧眼”等卫星之后,中国空间科学领域的又一次集中发力。

第一项任务被称为“鸿蒙计划”,它并非单颗卫星,而是由十颗卫星组成的观测阵列。
它们将飞行至月球背面,利用那片几乎无干扰的“静默区”,尝试捕捉宇宙诞生后最早期的信号,这些信号来自大爆炸后第一批恒星形成之前的黑暗时期,如同宇宙婴儿时代的“第一声啼哭”,对理解宇宙演化具有关键意义。

紧随其后的是“夸父二号”,它将实现人类首次对太阳极区的持续观测。
就像一位能够环绕太阳飞行的摄影师,它将对太阳的北极和南极进行高清“凝视”,这一独特视角有望帮助科学家揭示太阳磁场的深层规律,从而提升对太阳风暴的预测能力,更好地保障地球空间环境安全。

第三颗卫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系外行星探测器”。
它将专注搜寻大小与地球相近、且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系外行星,这类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理想候选者,它的观测数据或许会为人类未来寻找“第二家园”提供重要线索。

第四颗卫星eXTP,可以看作是一位派驻在宇宙极端环境中的“物理实验员”。
它将深入探测黑洞边缘、中子星表面等强引力、强磁场区域,检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探索在地球实验室中永远无法实现的物理规律。

这些前瞻性任务并非凭空而来,自2011年起,中国通过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成功发射八颗科学卫星,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例如,“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次精确测量了宇宙射线中的硼核能谱,发现其特殊结构;“慧眼”号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揭示了黑洞爆发时的物理机制和新的辐射现象;“怀柔一号”卫星发现了新型伽马射线暴和磁星爆发模式;“夸父一号”卫星则观测到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之间此前未知的关联,刷新了人们对太阳活动因果链的认识。

技术能力上,中国科研团队也已实现多项突破,成功掌握了星地激光通信技术,并研制出灵敏度比国际同类设备高出数十至上百倍的X射线聚焦望远镜,通过“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的组织模式,一批青年科研人才在任务中得到锻炼,中国空间科学团队的国际参与度与能见度正持续提升。
中方在国际合作方面也探索出多种灵活深入的模式,中欧联合研制的“微笑”卫星实现了从概念提出到科学研究的全周期合作;由中方主导的“天关”天文卫星,也吸引了欧空局等多国机构以“机遇项目”形式加入,这是欧空局首次以该形式参与中国主导的科学任务。
从绘制首张宇宙X射线全景图,到测量迄今最强的宇宙磁场,中国空间科学的研究疆域正不断向更宏观的宇宙尺度、更微观的物理机制、更极端的宇宙环境和更交叉的前沿领域拓展,这四颗即将登场的新卫星,有望推动中国在部分前沿方向从“并跑”转向“领跑”。
看了中国“十五五”太空计划的新闻,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去月球背面‘听声音’,这想法太绝了!就像在喧闹的菜市场里找到一个隔音包厢,终于能静下心听听宇宙最初的秘密了。”
“终于要对太阳的南北极动手了!这才是真正的‘直视’太阳,把太阳风暴的预报搞准点,比啥都强,我们的电网和卫星可就靠它了。”
“赶紧找!有生之年系列,真想看看另一个‘地球’长啥样”
“这不比探索元宇宙刺激多了?这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eXTP去研究黑洞和中子星,这完全是基础科学的大突破,可能几十年内都看不到直接应用,但这才是大国科技竞争的真正内核,支持国家在这些‘无用之学’上持续投入!”
在这四颗卫星中,您最期待哪一颗的科学发现?对于人类在未来数十年内找到另一颗宜居的“地球”,您是持乐观还是谨慎态度?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与猜想。
信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