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费之争引发欧洲恐慌!美媒《政客》网:中国报复措施影响更大


美国和中国正在就货物运费问题展开激烈交锋。美国《政客》新闻网10月16日称,欧洲有可能受到双方的双重损害。

这场争端是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他决定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和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费用。中国正在采取报复措施,这是一场更广泛贸易战的一部分。这两项费用已于周二生效。

海事咨询公司负责莱特伯恩表示,“虽然美国和中国是彼此评估平行港口费用的主要目标,但这将对全球航运业,尤其是欧洲船队造成附带损害”。

到底多“疼”?美国的收费标准是每净吨50美元。中国的起步价也差不多,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而且计划逐年上涨,到2028年将达到每吨1120元。这可不是一次性买卖,是按次收费,一年最多能收五次!《劳氏日报》拿出计算器一算:一艘3.5万吨的汽车运输船,每年光给美国就可能要交上560万美元。这还只是小个子,那些动辄20万吨、往来中国港口的巨无霸散货船,账单岂不是要上天?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这一拳,力道看似凶猛,却有点打偏了。德鲁里公司的专家也算过,往返美国的集装箱船里,大概只有十分之一会中招。很多欧洲公司灵机一动,简单!把旗下中国造的船调去不跑美国的航线不就行了?这难题,似乎有解。

然而,中国的回击,可就完全是另一番光景了。它的高明之处在于,目标不是船本身,而是船背后的人。规矩定得明明白白:只要一艘船由美国人持有至少25%的股权、投票权或董事会席位,就在收费之列。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

多少欧洲公司的股东名单里,悄悄藏着美国资本的身影?这下全都暴露在探照灯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航运代表道出了无奈:“中国人的做法实际上是瞄准股东。” 船可以调走,可深植于公司血脉里的资本联系,能说断就断吗?

更让欧洲头大的是,有些航线根本绕不开中国。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处于垄断地位。原油、铁矿石、大豆……这些巨轮能说不去中国港口就不去吗?改变航线?谈何容易!所以,欧洲此刻的处境无比尴尬:躲开了美国的明枪,却难防背后射来的、瞄准它资本软肋的暗箭。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从不主动挑事,但绝不惧怕事端。面对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的301调查结果和“港口服务费”,中国反制标准,精准对标,体现了克制与原则并重的智慧。这一反制并非盲目报复,而是基于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刻洞察。中国港口处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集装箱吞吐量,任何扰动都将放大效应。观察者网分析称,美国的“天价账单”不仅推高自身物流成本,还将反噬欧洲船队和新兴市场,引发全球物价连锁上涨。

中国措施聚焦“美国相关”船舶——股权、投票权或董事会席位超25%的定义,宽泛却公正,旨在震慑美方背后的资本操控者。环球时报社评强调:“美国妄图通过港口费‘脱钩’中国造船业,却忽略了中国在高效、低碳船舶领域的领先地位。这场博弈,将加速全球航运向公平、多极化转型。”

从战略视角看,反制措施已初见成效。多家欧洲航运公司周末匆忙重组董事会,挪威和希腊船东启动股东审计,马士基等巨头紧急评估风险敞口。这并非恐慌,而是理性避险,凸显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可或缺性”。中国媒体如央视新闻指出,美方计算显示,其费用仅影响中美航线11%的集装箱船,而中国反制覆盖面更广,却更具针对性——因为许多欧洲船队背后藏有美国基金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财经   欧洲   政客   中国   恐慌   运费   措施   美国   港口   反制   航线   船队   公司   全球   航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