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农民此刻大概正望着满仓的大豆干瞪眼。
田里收割机隆隆作响,仓库堆得冒尖,买家却一个不见影。
原本指望我国这个“金主”来救市,结果我们早已把订单丢给了南美。
更巧的是,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突然放了个“大招”:取消大豆出口关税。
阿根廷农民
此举一出,我方买家立刻杀到,短短几天签下10艘大豆船的订单,后又追加到20艘。
美国豆农哭晕在玉米地,阿根廷却趁机大赚外汇。
这场跨半球的“大豆转向”,让人看尽国际贸易的现实与冷酷。
美国农民原本指望2025年能有个好收成。
美国每年种植40多亿蒲式耳大豆,近四分之一专门出口我国。
2024年,我国从美国买走了2213万吨大豆,价值接近120亿美元,,但同比却下降了5.7%,这对美国农业来说就是“半条命”。
究根追底,是美国自己作死。
2018年,特朗普一拍脑门挑起了关税战,非要把农产品当武器。
结果是什么?我们的进口商一算账:美国豆子再便宜,加上关税也没竞争力。
于是转头去南美下单,直接把美国农民晾在一边。
2025年更惨,在特朗普关税2.0的操作下,关税上了23%,我国至今连一丁点儿美国秋收大豆都没买,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
往年这个时候,我国都会在秋季收获期锁定订单,从9月到次年1月是美国的黄金销售季,之后才轮到南美补位。
可现在,这个节奏彻底乱了。
我们早早把9月、10月的采购全从南美订好,还把11月的需求锁定。
而美国可能损失1400万到1600万吨的对华销量。
美国豆农
按照美农场局的话来说,这简直是“麻烦事”的典型。
大豆和玉米的行情不再像以前那样繁荣,价格走低、利润受压,美国农民心里那叫一个凉。
更糟的是,大豆出口减少还拖累了艾奥瓦州的整体经济。
大豆产业每年规模高达58亿美元,一旦出口萎缩,制造业、保险、物流都跟着遭殃。
模型显示,如果情况持续,光一个州就可能损失2亿美元。
美国豆农发现,自己不只是输在农田上,还输掉了整个产业链。
可特朗普还在那儿画大饼。
8月11日,他在社媒上喊话,要我国把大豆订单“增加四倍”,还承诺尽快送达。
问题是,关税一天不降,成本一天没法压,订单怎么可能凭嘴跑回来?
更扎心的是,美国农民的竞争对手可不是光有巴西。
现在连阿根廷都“杀”了出来,还直接动了最狠的一招。
就在美国豆农愁得挠头时,阿根廷抓住了天赐良机。
2025年9月22日,它们突然宣布自23日起取消大豆,还有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税。
而且,至少持续到10月31日。
或者直到出口达到七十亿美元为止。
要知道,阿根廷大豆平时可是被收26%的关税。
也就是说,每出口一吨,就要被扒走约120多美元。
玉米也要交将近29美元的“过路费”。
如今全免,这操作就像替农民直接加了个涡轮。
而且,根据测算,阿根廷还有1900万吨大豆、1400万吨玉米待售,总值约90亿美元。
这波减税相当于立刻把市场闸门拉开。
马上就有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比如,阿根廷的比索当天兑美元直接涨了4.5%,创下几个月来的最大涨幅。
种植户笑开了花:哪怕政策就40天,我们也能还点债。
畜牧顾问更是乐呵呵地说,这绝对是“朝着正确方向”的措施。
美国《农场杂志》算得仔细:过去阿根廷大豆每蒲式耳得交3美元,现在全免,出口商马上就能以更低价格砸向国际市场。
StoneX集团的经济学家就直言,这是阿根廷在拼命“赚美元”,为的是还债、补储备。
阿根廷的外汇早就捉襟见肘,比索贬到1比1500,央行三天抛售了11亿美元都没顶住。
这时候,零关税出口简直是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根据预测,2025/26年度,阿根廷的谷物及其制成品出口可能创下超1亿吨的历史纪录。
而这其中大豆和油粕贡献最大。
说白了,阿根廷这是要靠“卖粮换美元”,硬扛国内金融危机。
阿根廷的政策刚落地,我国进口商立刻闻风而动。
2025年9月24日,路透社消息,两天内我方买家就下了20船订单,总量约130万吨。
每船6.5万吨,11月就要装运。这些订单里大概20%要等到明年4月,等阿根廷新一季大豆收成再装船。
阿根廷农民
这意味着,我国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缺口,还提前锁定了明年的供应,直接把美国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
更关键的是,这些交易价格不低。
比芝加哥11月大豆合约还要贵那么2美元左右。
可即便如此,我国企业依旧愿意接单。
为什么?
因为,阿根廷大豆压榨利润在我国能达到每吨200元人民币,实实在在的香饽饽。
于是,我们干脆提前锁定货源,宁可不碰美国货。
这下美国人更酸了。
更有人抱怨:美财长用货币互换、购债等方式来支持阿根廷。
结果转头,结果他们反手抢美国农民的饭碗,这谁受得了?
可问题是,我国不缺大豆供应选择。
巴西早就占了70%以上的份额,如今阿根廷趁机插足,美国反倒被边缘化。
20年前,美国还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占比高达40%以上。
现在?真可谓“物是人非”了。
美国教授一针见血,说美国的整个生产体系都是围绕中方需求建立的。
如果我国走了,很难找到替代方。
这话听起来无奈,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农业界再怎么嚷嚷,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早就把我国客户推到别人怀里。
其实,我们早就给美国打过预防针,驻美大使谢锋就直言,中美加起来撑起了全球粮食生产的近四成、消费的近四分之一。
本来完全可以互补。
可偏偏美国政客把农业政治化,让农民成为牺牲品。
那就别怪我们另起炉灶了。
这场大豆风波,某种意义上就是现实版的“东边不亮西边亮”。
美国豆农辛苦一季,却眼睁睁看着丰收变成滞销。
阿根廷农户在比索贬值和债务压力下,却靠一纸零关税政策打开了出口阀门。
我方买家则稳稳当当地转向南美,把供应风险降到最低。
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美国农民的苦果,不是阿根廷造成的,而是华盛顿自己种下的。
参考文献:
扛不住了!美国大豆协会:没有一个市场能与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相提并论,观察者网,2025-08-17
“美国今年或错失数十亿美元中国大豆订单”,观察者网,2025-08-14
英媒:中国又从阿根廷买了至少10船大豆,美国农民再遭重创,观察者网,2025-09-23
中国两天采购20船阿根廷大豆,美议员气炸:阿根廷背刺我们,观察者网,2025年09月24日
降关税稳定货币,大订单带来外汇,阿根廷农民为“零税出口”叫好,环球时报,2025-09/25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