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泥泞中徒手筑起市值30亿的商业版图,坚信金钱能为世间万物贴上标签。
可当他试图用500亿买断自己的生命时,法律递出的最终裁决,不过是一针冰冷的药剂。
袁宝璟,这个曾信奉金钱至上的富豪,终究在无价的公正面前,撞得粉身碎骨。
1966年,袁宝璟出生在辽阳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五个孩子挤在一铺炕上,最大的梦想或许就是一顿饱饭。
他是老三,天生不服输,硬是靠着给人蹬三轮、抄写信件的苦力,把自己送进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门。
这所大学,成了他命运的第一个杠杆。
大学期间,他把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打零工上,除了埋头苦读,便是为生计奔波。
家里为供他上学已背负沉重压力,生活费只能靠自己挣取。
蹬三轮车、摆摊卖杂货、代人写信、抄写文件等等,只要能换来收入,袁宝璟都会去做。
在持续不断的打工过程中,他也在悄悄观察、学习,慢慢摸清了市场的门道。
1992年,他走出校园,独自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高楼之间。
他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只瞄准大公司、大银行,非好工作、体面工作、能赚大钱的工作不做。
尽管屡屡碰壁,袁宝璟依旧坚持投递简历。
这份执着终有回报,建设银行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在那个年代,这份工作足以让众人羡慕,是公认的 “金饭碗”。
但在首都这样的地方,即便出自政法大学的高材生,也得面对激烈的竞争。
袁宝璟自然不可能一进银行就身居高位,只能被分到郊区的分行,从普通业务员做起。
最终,银行的铁饭碗并没能锁住他。
他骨子里流淌的不是安稳,而是冒险的血液。
一头扎进股市,凭着野兽般的直觉,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同年,他辞职下海,创立建昊集团,靠着一个黑小麦项目,他像变魔术一样,把几十万变成了数千万。
紧接着,他把资本的雪球滚向了并购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吞下了60多家企业,打造出一个市值超过30亿的商业帝国。
外界称他 “北京李嘉诚”,每逢这般称呼入耳,他也只是淡然一笑。
钱能做什么?袁宝璟的答案是:一切。
他斥资千万,在母校设立“建昊奖学金”,一时间成了媒体追捧的慈善家,他对外展现的,永远是儒雅、睿智、成功的商人形象。
但故事的另一面,却在暗中滋长着毒草。
1996年,他在四川的期货市场上栽了个大跟头,亏了将近一个亿。
他一口咬定,是当地富商刘汉在背后设局坑他。
这口气,他咽不下,他觉得,自己的损失必须有人用代价来偿还。
他开始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解决问题——出价。
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人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自己可以制定规则,甚至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
此时的袁宝璟,显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那个可以随意定价的“神”。
他的巅峰财富,据说是在印尼拥有价值近500亿的油田股份。
这个数字,足以让他相信,世界上没有钱摆不平的事,也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刘汉的命,袁宝璟开价十六万。
他把钱交给了自己的二哥,让他去找一个叫汪兴的前刑警“解决”刘汉。
这个汪兴,曾是袁宝璟的得力手下。
让他来处理这件事,确实选对了人,汪兴立刻动身赶赴四川,在成都联系上一个叫李海洋的 “杀手”,给对方提供了枪支。
两人谈妥条件后,约定于1997年2月1日在酒店门口直接 “除掉” 刘汉。
1997年,枪声在四川响起,汪兴雇的杀手朝刘汉的座驾开了两枪,但子弹被厚实的玻璃挡下,刘汉毫发无伤,这笔“交易”失败了。
失败的后果,是开启了另一笔更血腥的交易。
汪兴没办成事,在袁宝璟这里自然失了宠。
可他手里握着这个天大的秘密,怎么甘心就此沉寂?他开始反过来敲诈袁宝璟,开口就是一百万。
一个曾经的“工具”,突然变成了“负资产”,在袁宝璟的商业逻辑里,处理负资产的最好方式,就是彻底清算。
他再次动了杀心,这次的目标,是汪兴。
2001年,他的堂弟袁宝森对着汪兴连捅数刀,但汪兴命大,躲开要害活了下来。
恐惧让汪兴躲了起来,也让袁宝璟的杀意更加坚定。
两年后,2003年的一个夜晚,汪兴还是被找到,最终在家楼下被枪杀,尸体沉入护城河。
这次,袁宝璟的堂弟们干得“干脆利落”。
天网恢恢,一个前刑警的命案,足以让警方启动最高级别的侦查。
顺着那几个执行任务的堂兄弟,警方很快就摸到了幕后真正的主使,袁宝璟。
2003年11月,警察出现在他金碧辉煌的办公室里。
被捕时,他依旧嚣张,他相信自己那张庞大的关系网,就是一张免死金牌。
他想错了,法律的账本,算得比商业账本更清楚。
一审死刑判决下来,袁宝璟彻底慌了,他的妻子,著名舞蹈家卓玛,开始了疯狂的“救夫”行动。
她向有关部门表示,愿意将家族在海外估值近500亿的油田股份,无偿捐献给国家,只求能给丈夫换一个死缓。
这是袁宝璟人生最大的一笔“报价”,他试图用自己一生的市场价值,去购买自己的生命价值。
法院的回应冰冷而坚定:驳回。法律的威严,不容交易。
病急乱投医时,骗子闻腥而来,一个自称有通天本事的男人,告诉卓玛他能花钱“捞人”,甚至安排袁宝璟出国。
在绝望中,卓玛信了,先后被骗走了1500多万元,她按骗子的指示飞到国外,满心期盼地等待丈夫“出狱”的消息。
等来的,却是报纸上袁宝璟已被执行死刑的黑白字。
2006年3月17日,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终审判决宣布,维持对袁宝璟等人的死刑原判时,法庭内外,围观的民众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
这欢呼,是对一个亿万富翁的终结,更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誓言最朴素的确认。
袁宝璟成了中国第一个被注射执行死刑的亿万富翁。
他用前半生证明了钱几乎“无所不能”,又用后半生证明了钱终究“有所不能”。
他为别人的生命标价,最终,法律也为他的人生进行了最终估值。
在那架法律的天平上,一边是他那近五百亿的财富、显赫的社会地位和复杂的关系网络。
而另一边,只有一枚小小的砝码,上面刻着两个字:生命。
天平稳稳地倾向了后者。
他毕生都在精算价值、玩转交易,却偏偏算错了最根本的那道题。
当冰冷的药剂顺着血管缓缓漫延,他亲手堆砌的所有市场价值,刹那间归于虚无。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