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总有人传各种“健康忠告”,可你知道吗?很多你深信不疑的说法,其实都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今天就来扒一扒8条最容易坑人的健康谣言,看看你中招了几条?
谣言1:每天吃复合维生素,能让身体更健康
“早餐配一片复合维生素,营养全补齐”——这话是不是很耳熟?不少人把复合维生素当“健康保险”,天天吃从不落下。
但早就有多项大型研究“打脸”了这个说法:对饮食均衡的健康人来说,额外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没好处,补多了反而有害!比如维生素A、D过量会伤肝,铁补太多可能引发肠胃不适。
真正的“营养秘诀”从来不是靠药片,而是好好吃饭。蔬菜、水果、肉蛋奶、全谷物搭配着来,比啥补充剂都管用。如果确实挑食、生病导致某类营养素缺乏,也得先咨询医生,“缺啥补啥”才科学,可别盲目跟风瞎补。
谣言2:医学营养学入编教材,等于给保健品“正名”?
“你看,医学营养学都进本科教材了,说明保健品有用!”这话听着好像有理,其实是偷换概念。
没错,医学营养学确实会讲“特殊人群需要额外补充营养”——比如手术后病人需要补蛋白质,长期营养不良的人要补维生素。但这和“市面上的保健品能治病、能养生”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市面上90%的保健品都是“智商税”:号称能“降血压”“治糖尿病”“抗肿瘤”,实则连基本的营养补充作用都有限。保健品不是药,妄图靠它治病,不仅白花冤枉钱,还可能耽误正规治疗,这才是最坑的!
谣言3:上了年纪就该吃阿司匹林,能防心脑血管病
“我爷爷70多了,朋友说吃阿司匹林能预防脑梗,我也给我爸买了”——别再犯这种错了!
恰恰相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确诊心脑血管疾病,盲目吃阿司匹林反而风险极高!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会抑制血液凝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吃了很容易增加脑出血、胃出血的概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只有已经确诊冠心病、脑梗等疾病的人,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吃阿司匹林预防复发。它不是“保健品”,更不是老年人的“标配药”,千万别自己给家人乱买。
谣言4:查出颈动脉斑块,就得吃阿司匹林“稳住”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医生让我吃阿司匹林,说怕斑块掉了堵血管”——先别慌,不是所有斑块都需要吃药。
其实绝大多数颈动脉斑块都很“稳定”:不会破裂,就算揉脖子、转头,也不会随便“掉下来”。只有当颈动脉狭窄超过50%,或者斑块不稳定(比如表面不光滑、容易脱落),医生才会建议吃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对大多数斑块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控制“危险因素”: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多运动,比盲目吃阿司匹林管用多了,还能避免出血风险。
谣言5:降压药会致癌,长期吃等于“慢性自杀”
“我邻居说吃降压药致癌,2019年就有人曝过‘致癌物’,我不敢吃了”——这纯属营销号制造恐慌的老套路!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早就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根本没有“致癌”作用。当年所谓的“查出致癌物”,其实是药物里的微量杂质,含量远低于危害健康的标准,完全不足以引发癌症。
高血压是慢性病,不吃药任由血压升高,才会伤肾、伤血管,甚至引发心梗、中风。比起“莫须有的致癌风险”,控制好血压才是保命的关键,千万别因谣言擅自停药。
谣言6:降压药有“依赖性”,一旦吃了就停不了
“我妈说降压药不能吃,一吃就‘戒不掉’,跟吸毒似的”——这是把“治病需求”和“依赖性”搞混了!
降压药本身没有任何“依赖性”,之所以有人需要长期吃,是因为身体本身出了问题——比如血管弹性变差、钠水潴留,导致血压无法自行恢复正常。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不是“依赖饭”,而是身体需要饭来维持运转。
甚至有不少人,通过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少吃盐,血压降到了正常范围,在医生指导下慢慢停了药。真正“戒不掉”的,从来不是降压药,而是懒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自己。
谣言7:中药没副作用,“调理身体”随便吃
“中药是纯天然的,比西药安全,就算没病,吃点也能调理身体”——这种说法连中医自己都不认同!
老祖宗早就说过“是药三分毒”,这话正是中医传下来的。中药里的成分复杂,比如附子、半夏如果用量不对,可能伤肝伤肾;就算是温和的黄芪、当归,不对症吃也会上火、腹胀。
没有任何一个中医会说“我的药完全没副作用”。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必须根据体质、病情开方,没病别瞎吃“调理药”,不然不是养生,是“养病”。
谣言8:他汀伤肝,血脂高一点也别吃
“我爸血脂高,医生让吃他汀,他说‘他汀伤肝,吃久了肝就废了’,死活不肯吃”——这是把“少数情况”当成了“普遍现象”。
首先得明确: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才是导致血管堵塞的“元凶”,而他汀不仅能降血脂,还能稳定血管斑块、保护血管,是预防心梗、脑梗的关键药。
确实有少数人对他汀敏感,吃了后肝功能指标升高,但这只是“个别情况”——只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发现异常及时换药,就不会伤肝。反而有很多脂肪肝患者,吃了他汀后,肝功能慢慢恢复了正常。
千万别觉得“血脂高一点没事”,也别因“伤肝”的谣言拒绝吃药——多少人就是因为擅自停他汀,最后突发心梗、中风,这都是血的教训!
这些谣言,你之前信过几条?其实健康科普的核心从来不是“跟风”,而是“理性”——遇到不确定的说法,别轻信朋友圈、邻居的“经验”,多问问医生,多查正规资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评论区说说你踩过的“谣言坑”,也转给身边人,别再被这些“伪常识”忽悠了!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