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春晚报】
近日
经中国气象局批准
吉林长春、重庆歌乐山
将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
进一步提升气候系统多圈层观测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与协同合作
↓ ↓ ↓
10月20日,长春国家气候观象台正式获批建设,这将填补吉林省在国家气候观测体系中的空白。
吉林地处松辽流域核心,这里不仅有达到3800万亩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还有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10%以上查干湖,是我国重要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东北冷涡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
目前,东北地区现有3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其主要观测方向分别为森林生态、湿地生态及海洋气象观测、草原生态及牧业观测。长春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重点为平原和大城市气候观测、黑土地及山地林区气候观测、湿地生态气候观测等,可发挥长春综合观测能力对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
设立长春国家气候观象台,不仅能填补松辽区气候观测空白,提升松辽区气候风险抵御能力,还为护航“黑土粮仓”、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精准性、掌握流域气候趋势、优化能源转型发展、畅通东北亚交通运转等提供可靠数据基础,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长春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示意图 供图:吉林省气象局
作为中国气象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国家气候观象台将立足“服务国家、支撑区域、推动业务升级”的总体目标,采用“一站三址多点”建设方式,形成覆盖“城市—农田—湿地—森林”多生态系统的协同观测网络。其中,九台国家基本气象站代表东北黑土地及山地林区的气候特征,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代表平原和大城市的气候特征,松原查干湖生态气象观测站代表水体湿地的气候特征,以“一站三址”为核心,辐射周边近百公里“多站点”,代表其所处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的地表覆盖类型。
根据规划,长春国家气候观象台将在2025年至2030年分步实施,重点建设九台主站、绿园分站和查干湖分站三个观测基地,构建完善的观测体系和科研平台。围绕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协同机制、黑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东北冷涡等开展研究型业务;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共建共享的气候观测与研究中心;发挥百年气象站资源优势,构建集科研、教育、科普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长春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示意图 供图:吉林省气象局
◆来源:中国气象局
编辑:林潼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