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方,今天这篇国际评论,我们主要来看看一家中国机器人公司如何凭借一张“脸”在海外社交媒体爆火,并引发对人形机器人未来路径的新思考。

今年年中,一段不到30秒的短视频在海外平台悄然走红,视频里,首形科技创始人胡宇航为仿真机器人装上最后一个部件后,机器人缓缓抬起眼睛,略显困惑地环顾四周,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创造者身上,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没有一句台词,这条名为“对视”的视频却在音乐烘托下,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奇异的情感流动,截至目前,该视频全球播放量破亿,点赞超200万,让这家初创公司意外出圈。
视频主角胡宇航年仅28岁,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他此前已是小有名气的自媒体博主,深谙内容创作之道。

但仅有流量远不足以支撑一家科技公司,在各国机器人团队竞相展示行走、搬运等硬核技能时,首形科技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专注“人脸”研发。

胡宇航在接受DeepTech访谈时提出一个核心观点:人形机器人作为生产力工具为时尚早,但作为情绪产品,商业前景更为明朗。
他认为,未来AI需要具身化载体进行交互,而人脸是情绪传递最直接的窗口,团队因此选择从高拟真面部切入,探索人机交互的更多可能性。

为跨越著名的“恐怖谷效应”(指当机器人与人类高度相似但略有差异时,会引发人的不适感),团队采用全栈自研模式,将多模态情绪识别系统与表情控制算法结合,并引入类似“照镜子”的自监督学习机制,让机器人神态更自然。
这种技术追求也获得了资本市场认可,2024年以来,首形科技已完成三轮融资,蚂蚁集团、顺为资本等顶级机构相继投资。

技术突破在社交平台引发热烈讨论,许多关注者在首形科技的官方账号下表达对陪伴型机器人的期待,提出各种建议,并自称为“电子股东”,参与产品云共创。

这种热度正转化为实际商业探索。近期,首形科技的机器人已出现在各类展会、明星音乐节等线下场景。
在太湖音乐节上,机器人“精灵·铱”与歌手胡宇桐同台演出时,一个自然的转头对视,竟让歌手产生“眼神闪躲”的冲动,其拟人程度可见一斑。

关于商业化路径,胡宇航坦言产品定价尚未最终确定,但可能参考潮玩手办的逻辑,强调情绪价值而非工具属性。
他将目标用户定位为“F人”(MBTI性格测试中偏情感型的人群),认为情感需求市场规模巨大,从手办、盲盒到宠物市场都是佐证。

面对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普遍聚焦“生产力”的趋势,胡宇航基于自身学术研究提出不同见解,他在NeurIPS发表的论文专注于机器人桌面整理项目,认为应首先解决机械臂在单一场景下的泛化问题,再逐步增加复杂度。
“如果连最小模型的技术都没有收敛,更复杂的全身人形机器人更难实现通用性,”他表示,“而情绪产品方向,如果能结合IP,想象空间巨大。”

对于机器人是否会导致人类沉迷虚拟关系的担忧,胡宇航回应道,团队在设计中有意加入“真实度”参数,避免机器人一味取悦用户,同时考虑引入心理专家设计引导功能,鼓励用户维持真实世界社交。
“机器人应该是协调者,增加一个伙伴,而不是替代真实人际关系。”

首形科技的下一步重点是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应用场景,胡宇航透露,正与机器人公司、AI企业及游戏公司洽谈合作,根据场景反推技术需求。
他表示,投资人态度已从早期的质疑转变为过度乐观,“现在问题不是‘能干啥’,而是‘太多东西都能干’,需要做好取舍。”

随着AI视频生成技术日益成熟,高质量训练数据获取更为便捷,胡宇航特别提到“演员”的价值,认为他们能模拟各种复杂情感状态,为机器人提供宝贵的训练数据。

在隐私保护方面,团队承诺给予用户充分选择权,可本地部署确保数据安全,首形科技的故事展示了一种非主流机器人创业路径的可能性——在追求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漫漫长路上,从一张充满表现力的“脸”开始,或许能更快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