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核能领域又干出一件大事,甘肃武威那个戈壁滩上的钍基熔盐实验堆终于建成了,还顺利运行起来。这玩意儿叫TMSR-LF1,热功率2兆瓦,是液态燃料类型的钍基熔盐堆,现在已经是全球唯一一个实际在跑的同类装置。
别的国家还在纸上谈兵,中国这儿已经点火发电了,这不光是技术领先,还关系到能源安全和未来发展。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钍基熔盐堆啥意思,别急,我慢慢说说它的来龙去脉、为啥重要,以及对中国核工业的影响。
从头开始,2011年中国科学院就启动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专项研究,目标是搞出一种新核能技术,能用钍当燃料,解决传统铀燃料的痛点。当时组建了全球最大的研发团队,涉及200多家单位,几百名专家埋头苦干。初期主要是实验室阶段,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搞基础实验,测试熔盐的化学性质、高温材料的耐腐蚀性啥的。这些东西听起来枯燥,但就是这些基础工作奠定了后来的工程基础。
2017年4月,项目落地甘肃武威,地方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了协议,总投资220亿元,分两期推进。第一期就是这个2兆瓦实验堆,选址在民勤县红沙岗工业区,那儿是戈壁地带,空间大,气候干旱,正好适合这种不需要大量水的堆。
为什么选这儿?因为传统核电站得靠海水或水库冷却,这个堆用熔盐当冷却剂,空气就能散热,不用愁水源。协议一签,团队就开始现场勘探,设计图纸,准备开工。

2018年9月,工程正式动土。施工队先处理地基,戈壁土松,得加固才能扛住重设备。主体建筑包括反应堆厂房、控制室、辅助设施,这些东西同步建,以省时间。中间遇到沙尘暴,设备运送耽搁了,但工人调整工序,没耽误大局。材料上强调国产化,熔盐泵、高温合金管啥的都从国内供应商拿,经过层层检验。到2019年底,厂房框架起来了,管道初步安装好。
2020年转入设备集成。核心是熔盐循环回路,用来传液态氟化盐,温度得控在500到700度。团队现场组装,还搞模拟测试,算流体力学和热平衡。疫情闹腾,供应链有点断,但用本地备用方案顶过去了。年底,堆体焊接完,无损检测过关。
2021年主体工程收尾,整个占地千亩,但生活区就一食堂,资源全砸技术上。完工后,冷态调试启动,用非放射性熔盐模拟,查密封和泵阀。发现管道振动大,优化支撑就解决了。这阶段几个月,确保无燃料时系统稳。
2022年热态测试上马,加真熔盐,逐步升温,监材料膨胀。数据调控制软件,国际专家远程给意见,但核心技术自家握。到年底,循环稳,准备审查。
2023年6月7日,国家核安全局发运行许可,基于环境评估和安全报告。许可后,加载燃料,混合铀和钍。10月11日首次临界,中子通量确认链式反应启动。低功率测试收数据,优化参数。12月发电成功,功率小但验证能量转换。
2024年推进快。6月17日满功率,热功率稳2兆瓦,熔盐温控好,空气散热。10月8日加钍,满功率跑10天,仪器捕钍232转镤233再变铀233,证明增殖机制。
2025年4月,连续稳定运行达成,全球唯一。八年努力,从土建到调试,全链条走通。运行中监辐射和废料,环境影响小。数据导下一代设计。

这个堆的特点挺多,先说为什么用钍。中国铀穷,2024年需求1.3万吨,本土产1700吨,剩的进口,主要哈萨克斯坦占六成,纳米比亚、俄罗斯跟上。依赖大,能源安全隐患。钍中国富,探明超100万吨,主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和稀土伴生,开采便宜。钍不直接裂变,但中子轰击转高效铀233,当燃料用。够14亿人用2万年。
熔盐堆安全,常压跑,避免高压爆。熔盐500-600度液态,主动散热,断电自然对流保堆芯凉,不需外水,不会热失控。选址灵活,戈壁沙漠行,强化西电东送。高耗能产业如超算芯片可移西,壮西部信息化。
对中国核工业,这堆是转折。传统堆沿海建,水限内陆。现在内陆开路,核电布局广。摆脱铀进口,能源自主强。核聚变前桥,上百核电站需稳铀供,钍补链。
长远看,开新路径。内陆核站大规模布,促进西部电东输。高耗能业移甘肃新疆,条件好。减铀进口,供稳。全球核领域,中国领钍研究,推技术前。10兆瓦研究堆2025动工,验高功率,2030示范堆建。到2035,5-10商用堆。商业化后,出口一带一路国,影响世界核格局。
中国碳中和2060,这技术帮大忙。废料少,防扩散,和平用核新路。和橡树岭合作,获经验。国家布局颠覆技术,15年攻关,克卡脖子点。
中国从贫铀国变钍大国,能源握手里。西部戈壁变能源基地,算力中心迁,经济均衡。全球唯一运行堆,证明中国核创新力。未来钍堆普及,核能清洁可持续。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