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你去哪儿了?”
有人挤在景区看人头,有人宅在家里躺平三天……但有一个人,他的假期,让无数网友破防了。
那天,一张照片出现在社交平台。蓝天、木亭、长廊、鲜花,还有一个坐在亭子下谈笑风生的老人。
“这也太像电影画面了吧?”有人惊呼。
可你知道更让人震惊的是什么吗?
这竟然是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的家。
是的,他回家了。回到了那个位于伊宁的小院,回到了父母身边。
但网友的关注点,不仅仅是这座美得像假景的小院。
而是——他那80岁父亲的儒雅气质,背后的身份,简直惊掉下巴。
说是“家”,其实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蓝色的木窗、手工地毯、院中长桌、亭下茶香……每一个角落都透着新疆的地域风情和文艺气息。
阳光透过葡萄藤洒在地上,母亲在门口笑着招手,父亲坐在亭子里和老友聊天。
这不是旅游民宿,这是真实的生活。
有网友留言:“这院子比我租的房子还治愈,这生活太不真实了。”
可事实就是——这,是尼格买提出生长大的地方。
小时候,他在这里听父亲翻译俄文小说,听母亲排练歌剧。
他曾以为,这样的生活是“普通人家”都会有的。
直到他长大,才发现,那些陪伴他长大的细节,都是父母几十年文化积淀的外溢。
这不是随便装修就能装出来的生活质感,而是骨子里的文化与热爱。
如果你觉得这个小院已经够惊艳了,那你还不知道,这背后的主人,可不是一般人。
80岁的父亲,白发苍苍却风度翩翩,身上那股子书卷气,简直能穿透屏幕。
有人说:“他爸像极了老版《红楼梦》里的贾政。”
但真实身份可比这更传奇:新疆人民出版社文学翻译室主任、中国文学翻译界的老前辈。
几十年来,把一部部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
而他的妻子,尼格买提的妈妈,也不是等闲之辈——歌舞团出身,后来转型为电视台译制导演兼配音演员。
这对夫妻,一个翻译文字,一个演绎声音,用文艺撑起了一个家的精神天花板。
你说,这样的家庭,生出一个央视主持人,是不是刚刚好?
尼格买提从小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但他不是被溺爱的“公子哥”,父母既给他温柔,也给他方向。
他父亲曾希望他继承翻译事业,继续“子承父业”。
但小尼却另辟蹊径,一头扎进了主持行业。
“我更喜欢和人打交道。”这是他给父母的理由。
起初,父亲并不理解。但后来,当他看到儿子站在央视舞台上,侃侃而谈,游刃有余,他笑了。
“你走的是你自己的路。”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最高的认可。
而尼格买提,也没让他们失望。
成名后,他没有浮躁,没有脱离生活。反而更懂得珍惜每一次回家陪伴父母的机会。
有人说:“他是央视最接地气的主持人。”
也有人说:“他是唯一一个能把生活过成综艺的人。”
但他自己怎么说?
“我只是在认真过生活。”
你以为他是坐高铁回家的?
错。他是“穿越”回家的。
从洛阳出发,途经西安,再飞往伊宁——这不是旅游路线,这是丝绸之路的复刻之旅。
在洛阳,他身穿唐装,与宋轶一起体验“汉服变装”。
网友调侃:“这哪是央视主持人?分明是西域贵公子回中原探亲!”
整条路线,就像是一场时空旅行,从汉唐文化到西域风情,历史与现实在他身上融合得天衣无缝。
这种行走中的文化自觉,不是作秀,而是他对生活的尊重。
这大概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好注脚吧。
伊宁的牛肉面,面条粗壮,洋葱爆香,牛肉堆得比面还高。
尼格买提发了一张照片,配文直白:“回家第一餐。”
网友却被狠狠击中了:“这不就是我梦中的生活吗?”
没有滤镜,没有摆拍,有的只是一个人回家后的日常。
真正的生活,不需要包装,它本身就有温度。
在父母身边,他不再是舞台上的主持人,而是那个可以放下身份、放松大笑的普通孩子。
他陪父母滑雪,聊天,发呆。
甚至在动图里,他妈妈还双手比划着跳舞,像个孩子一样活泼。
如果说“孝顺”是一种责任,那他做到了“陪伴是一种浪漫”。
或许,很多网友羡慕的,不是尼格买提的家,而是那种被文化熏陶出来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最幸福的状态,不是有多少粉丝、多少掌声,而是——
当你累了,有一个地方能让你彻底放松;当你想家,有一对父母能用笑容治愈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尼格买提用三天时间,告诉我们什么叫“生活的仪式感”。
他没有豪宅炫富,也没有出境度假。
只是回了一趟家,却圈粉无数。
这不是偶然,这是传承。
——END——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