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将军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由于汉奸出卖,在和日伪军连续55次交火后,于吉林省濛江县(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今改名为靖宇县)三道崴子壮烈殉国。
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证明杨靖宇将军是在孤身和日伪军对射20分钟后,被叛徒张奚若用机枪击中后牺牲的。
抗日联军密营
根据日伪档案,研究者基本还原了当时的经过:
1940年2月15日,日伪军包围了杨靖宇将军。当时日军劝降,杨靖宇高声要日军派人来谈,日军讨伐队中的警官伊藤应声起身,表示愿意来谈判,此时杨靖宇将军立即开枪,凭借其高超的枪法,在300米外命中伊藤。可惜距离太远,子弹威力有限,胸部中弹的伊藤仅仅受伤而没有毙命。随后,另一名叛徒,“崔贤警察大队”大队长崔胄峰也被杨靖宇将军击伤。杨靖宇将军趁机摆脱追兵,突围而去。
2月23日,日伪军得到密报,再次包围了杨靖宇将军。伪《协和杂志》1940年第933期刊载了“杨靖宇讨伐座谈会”的报道,当时在战斗现场的日本警官益子理雄说:
“敌我距离是50米。‘你是怎样抵抗也没有用了,投降吧!’我们再次向他劝降,但代替回答的是手枪的子弹。‘打!干掉他!’更进击到30米,他已经进退维谷了。这时我们分成两伙,从两方面开始了猛烈的射击。大约交战了10分钟,不知哪一方面射击的子弹命中了敌人。‘叭嗒’一下倒下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这段描述中,没有记述双方的对话,只是后来日军发现杨靖宇将军在对射中,利用短暂的缓冲时间,把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烧掉了。
日伪内部档案《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当时在交火中日军指挥官西谷喜代人曾经试图劝降杨靖宇将军:
……右翼队隐蔽地接近了他(注:杨靖宇将军)前方30米的地点。西谷队长下令暂停射击,双方交换了下面的话语。
“君是杨司令吗?”(注:日军当时不知杨靖宇将军的大名,所以文献和新闻中常称其为杨司令或杨司令匪)
“是的,我就是杨司令。”
“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队。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曾经是君之同志的程(斌)、崔(胄峰),都担任着警察队的指挥。安参谋(注:叛变的原抗联第一路军参谋长安光勋)也在总部工作。若是君能归顺,岸谷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我的)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说着,(杨靖宇将军)开始用两支手枪朝我们射击,这边也随即开始迎战。……西谷队长道:“好吧,没有办法了。这是你死我活,射击!”在他的命令下,各队开始了猛攻。……我方致命的一弹击穿了他的胸部。他双手向上高举,随即倒在地上,再也不动了……
以上记录的时间就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不久,可信度较高。我们甚至可以推测,杨靖宇将军正是利用这短暂的对话时间,完成了机密文件的销毁。
当时,年仅35岁的杨靖宇将军已经断粮五日,身患重感冒且双脚严重冻伤。杨将军战死后,日军将其遗体解剖,发现“胃里面竟然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显是刚刚吃进去的,一团一团还没变样。”
杨靖宇将军雕像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为民族独立、为抗战胜利而英勇献身的杨靖宇将军!
【参考书目】
萨苏《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十四年》
感谢关注、点赞、评论!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