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陇南9月23日消息(记者陈锵 见习记者苏睿楠)甘肃省陇南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闪耀着红色光芒的县城——宕昌县。这里山川秀丽,自然资源丰富,更因其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成为人们心中追寻红色记忆的圣地。
宕昌县内的哈达铺镇,犹如一颗镶嵌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1935年9月,历经艰难险阻、刚刚突破天险腊子口的中央红军抵达此地。彼时的红军,在漫长征途中历经无数战斗,极度疲惫且物资匮乏。当时的哈达铺是川甘交界最著名的商贸重镇,各种商号就达23家,商铺八百多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资储备,为红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和粮食补给。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碑(央广网见习记者 苏睿楠 摄)
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革命先辈们在当地邮政代办所的报纸中,获知了重要消息,作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道路。因此,哈达铺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征途上的“加油站”,更是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途中改变命运的“重大决策地”。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央广网见习记者 苏睿楠 摄)
1935年,在这个不起眼的邮政代办所里,红军发现了改写历史的几张旧报纸。由于行军路途信息闭塞,直到此时他们才从《大公报》等报纸上登载的消息得知陕甘红军和根据地存在的情况,这为中央红军指明了方向,成为革命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
漫步在红军街的街头,当年张贴的标语、开设的店铺旧址依稀可见,各类革命旧址错落其间,意义非凡的邮政代办所,也静静矗立其中,无声述说着见证历史的时刻。
走进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仿佛踏入了历史的时光隧道。
这座筹建于1978年的纪念馆中现存366件革命文物。红军用过的马灯、磨损的草鞋、泛黄的文件……每一件文物都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搭配详实的图片与文字,生动展现了长征路上的艰辛与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此外,馆内还收藏着众多将军和知名人士的题词手迹,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发现报纸的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央广网见习记者 苏睿楠 摄)
近年来,宕昌县充分挖掘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以哈达铺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旅游项目,结合市场需求和宕昌红色文化,开发各类有创意、有文化、有内涵且实用性较强的文创产品,以实际工作成效助力红色旅游融合工作高质量发展。
宕昌哈达铺,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它用独特的历史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红色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宕昌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长征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