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词很火,叫破坏性创新。
今天华为发布的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是不需要加定语的,真正意义上的硬件行业多年未有的颠覆性创新。
鸿蒙电脑不是在传统电脑的基础上做加法,而是整个软硬件,甚至包括产业逻辑都不一样。
笔者大概去年这个时候知道华为是要鸿蒙电脑操作系统,最初的预期是因为桌面应用生态的壁垒,尤其是大型生产力工具的适配问题,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在电脑端的发展要比手机更慢一些,最初可能是以面向信创需求的B端产品为主。
5月8号参加华为鸿蒙电脑系统沟通会,拿到MateBook Pro鸿蒙电脑系统版并深入体验之后它的成熟度和日常体验超出预期,核心有如下几个点:
第一、华为的鸿蒙电脑整体的交互逻辑是正儿八经面向桌面系统的,包括多任务处理、文件管理系统、对键鼠的适配,桌面系统软件面向电脑端的功能布局,等等。同时,吸纳了华为在平板上的一些高效率交互方式,对于触控板和触控屏的支持,做得很棒。
第二、华为鸿蒙电脑系统面对日常应用的时候,极度的丝滑流畅,且功耗极低,在直播演示中,很多朋友一直在问,这台电脑没有散热风扇么?因为哪怕同时开十几个应用和二十几个网页,包括中望CAD、悟空PS、剪映等等,风扇几乎都转不起来,电脑机身温热。因为功耗低,所以续航非常稳,直播了四个多小时,耗电仅为50%。
第三、华为鸿蒙电脑系统生态的完成度要比我想象中高很多,这里的核心是,国产大型生产力应用的快速崛起,WPS是最典型的代表,此外,面向视频创作者的剪映,图像处理的悟空图像PS,工程设计的中望CAD,面向3D设计的酷家乐,等等。它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办公和创作需求的。
因为以上三点,鸿蒙电脑在移动办公和创意设计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鸿蒙电脑系统在低功耗下的丝滑流畅体验和续航优势,以及对于触控交互支持的大幅度提升,会真正释放华为在轻薄笔记本这条路线上潜能,诸如华为MateBook E这种分体式电脑,MateBook X这种极致轻薄的无风扇设计电脑,以及甚至可能会有折叠电脑。
然后,折叠电脑就来了,华为折叠电脑,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师。
华为折叠电脑不是业界第一台折叠设计的电脑产品,但很显然,它跟过往的产品完全不同,无论是产品设计,做工质感,还是系统体验,都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这里的核心是两个:
一个是华为在折叠屏产品上的大量积累,尤其是在铰链设计、轻薄化和可靠性保障上,一骑绝尘;
另一个则是鸿蒙电脑系统在低功耗下的流畅度,由此实现的对于散热设计要求的大幅度降低。这是X86架构下不可能实现的。
轻薄化和大屏化是自笔记本诞生以来一直在坚持的产品演进方向,哪怕是注重性能释放的性能本和游戏本,轻薄化也都是大家一致的追求。而这背后的根本其实和手机一样,大屏对于生产力需求的友好,但大体积对移动携带的不友好。
此前笔记本着重去解决的是,在更轻薄小巧的机身里融入更大的屏幕,也就是做高屏占比,改变屏幕的长宽比,等等,这和全面屏手机的发展方向是类似的,所以电脑上也有了“刘海屏”。
但这和折叠电脑相比,完全是两个状态。
华为折叠电脑的关键词是三个,够轻薄、够小巧、够大屏。
折叠态下为13英寸的传统小屏笔记本,展开后则为18英寸的超大屏幕,整机厚度仅为7.3mm,重量1.16kg,这是业界第一次可以把一台18英寸的超大屏幕PC塞入日常背包或者手提包里的机子。
以及,屏幕素质非常出色,3.3K分辨率,峰值亮度1600nits,支持LTPO和高频PWM调光,第一次在PC上真正实现了手机屏幕级别的超高素质。
因为折叠的设计,它可以有三种形态;
配合折叠键盘和鼠标,它可以实现和传统笔记本相同的大屏桌面创作体验;
在折叠悬停状态下,同时配合华为鸿蒙电脑系统的适配,它可以有双屏的高效率交互体验;
在放弃键盘和鼠标,专注于大屏和触控交互的时候,它就是一块超大尺寸的平板,用于展示、娱乐等,非常方便。
而因为足够的轻和薄,这台机子在三种形态下,都可以有非常好的日常体验,它很可能就是未来高端商务移动办公需求的版本答案了。
这个思路本身并不难理解,但想要真正实现高完成度的产品呈现,很难。
一方面,想要实现足够轻薄小巧的设计,带来足够好的便携性和手感,就必须在结构、材料和工艺上有大量的创新和探索,华为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已经是五百万级别的了,且均价在万元以上。
这使得华为有足够的资源去投入研发,去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快速迭代,这是传统PC厂商们所不具备的,所以传统PC厂商在做这种形态的产品的时候,在轻薄化的产品体验和设计上,天然落后于华为很多。
另一方面,系统和芯片平台,X86架构的生态劣势使得这个平台的电脑,必须标配足够强大的散热,否则连日常基本的流畅度体验都无法保障。同时,因为X86架构的高功耗特点导致续航不够,使得电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要插电使用的,插电的折叠电脑,除了形态看起来前卫酷炫,内核没什么用。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的折叠电脑,才真正打开了折叠形态在笔记本上的大门,让它能够真正从厂商炫技的概念化产品走向真正成熟的大众化产品。因为华为真正解决掉了折叠电脑设计最底层的硬件和系统生态问题。
最后聊聊鸿蒙电脑系统。
不少人去年并不太看好鸿蒙电脑系统面向C端的体验,至少短时间觉得机会不大。但在真正深入体验过之后不得不承认,有点误判。
关键同样是三个:
第一、国产化体验需求的暴增,由此激发的国产化替代,不只是在硬件和终端侧,在生态和生产力软件上也是如此。
这个误判最关键的点在于PC端的生态主要是全球化的大型软件,他们似乎没有适配的动力。但事实是,没关系,把他们替代掉就好了。
第二、用户习惯的快速演变,对于95前的用户来说,我们接触电脑要比智能手机更早,所以我们对电脑的交互逻辑和生态天然熟悉。但有大量的用户是先接触智能手机的,他们并不习惯于X86平台的电脑交互,所以现在很多用户宁愿选择Pad作为移动办公的电脑,所以大尺寸的Pad这几年大火,且键盘和触控笔的选购率极高。
第三、华为鸿蒙电脑系统对于日常痛点的解决,它在触控体验、键鼠体验、流畅度体验和续航体验上的优势,在我上手半天后,就让我无法拒绝。
而因为鸿蒙电脑不仅是芯片和系统的国产化,软件也是完全国产化的,以华为在电脑上的影响力,我觉得接下来,国产化专业软件的发展会加速,鸿蒙系统和鸿蒙生态会形成一个快速的相互促进和迭代的过程。
自5月8日鸿蒙电脑技术沟通会以来,鸿蒙电脑应用适配呈现加速态势。目前应用生态已覆盖通用办公、设计创作、实用工具、金融理财、影音娱乐、教育学习、游戏等用户核心场景。已有150+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加速适配,上架融合应用数量从300余款快速攀升至1000余款,数量翻了两倍多。未来还会有更加丰富的应用陆续上架,预计年底将支持超过2000个融合生态应用,生态体系持续扩容。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真正颠覆的点所在,它是一个整个软硬件体系高度创新之后的结果,你必须要有好几个成熟的高端系列,还要有完整的体系能力,以及极高的消费者满意度,最终才能做出来这样的产品。
可怕的是,华为已经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在以往我们谈论的华为高端用户粘性,核心技术研发,产品互联生态之外,似乎华为正在形成自己完全不同以往的做产品的框架逻辑。
今天发布的鸿蒙电脑和华为折叠电脑,是华为面向未来探索交出来的一份答案,市场会决定它的成败,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场发布会上,我们已经看到华为已经完成了一次身份转变。
从行业的跟随者变成了行业的引领者,踏出这一步,需要拥有承担非议的勇气和接受失败的魄力。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华为已经用鸿蒙电脑和华为折叠电脑,踏出了关键的一步。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