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平台外卖大战再次拉开帷幕。
7月7日一早,淘宝闪购、饿了么联合宣布,日订单数超过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从5月4日的超1000万订单,攀升至现在的日订单超8000万,距离淘宝闪购正式上线仅有两个月。
淘宝闪购、饿了么称,接下来,将会在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500亿元,有效带动消费内需,为商家创造生意增量,并充分做大市场容量,破除“内卷”式竞争。
受到大量订单的刺激,7月7日,茶饮股全线高开,茶百道一度大涨15%,截至发稿,茶百道涨10%,奈雪的茶涨3.95%,古茗涨9.42%,沪上阿姨涨6.43%,蜜雪集团涨4.47%。
不过,外卖平台股价则表现平平,截至发稿,美团跌2.73%,阿里巴巴跌0.48%,京东集团则微涨0.4%。
7月5日晚间,阿里、美团上演了外卖大战!
两大平台放出了大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其中包括“满25减24”“满15减15”“满22减18”等多张无门槛外卖券。淘宝闪购平台推出了“满18减18”的新人专享红包,美团也联合不同奶茶饮品品牌推出了“0元喝奶茶”的平台福利活动。
7月5日的淘宝闪购补贴页面
两家开启的平台大战让消费者开启了周末的“饮品狂欢”。随着优惠券发放,单量剧增,大家登录淘宝闪购、美团两大平台下单,导致美团APP一度陷入瘫痪状态,随后美团进行了回应: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
图片来源:美团平台截图
美团的突然出手,或许来自对淘宝闪购大手笔补贴的反扑。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500亿元补贴计划,当时有市场传闻称,淘宝闪购将7月5日定为“冲单日”,瞄准9000万至1亿单冲刺峰值。此前,6月23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平台日订单数已超6000万单。而另一面,京东外卖也一直虎视眈眈。今年3月1日,京东正式入场外卖行业。4月11日,京东外卖宣布上线百亿补贴。“618”期间,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图片来源:淘宝公众号
京东官方在6月25日宣布,京东物流推出的“秒送仓”仓配一体服务。作为全国首个面向全行业开放的即时零售仓配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其采用“共享前置仓+自营配送”模式,降低商家即时零售入场门槛。
“未来一周的饭大部分都点好了”“谢谢美团,一晚上干了两杯奶茶”,平台大战发福利,让不少用户感叹“喝不完,根本喝不完”,甚至还有消费者直接在社交平台晒出了满冰箱的奶茶照片……
与之相呼应的是奶茶店的店员们,直呼订单“做不完、根本做不完!”
有网友晒出商家现场图
大量订单等待制作
还有网友晒出与外卖员的对话
订单太多已排到好几百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6日,北京朝阳区一位蜜雪冰城店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门店没有接入饿了么,也爆单了,临近的某个蜜雪冰城门店,叠加饿了么和美团的订单,店员的忙碌状况非常夸张。还有饮品类商家反馈,因为外卖和“0元自取”订单太多,店员都要“忙哭”了。
据齐鲁晚报报道,7月5日晚,在济南世茂广场沪上阿姨店,因为美团平台和沪上阿姨联合推出了“0元喝咖啡”的活动,导致门店一天直接爆了单。“光这次直接参与活动的美式咖啡单品,我们一天就做了500多杯,还有许多前来线下核销的顾客,再加上美团、饿了么、京东等线上外卖单,我们4个人,昨天一共做了将近3000杯饮品。”世贸沪上阿姨店的店员小张告诉记者。
平台补贴多,爆单,有些商家实在忙不过来,下线了部分商品。山师附近的一家蜜雪冰城下线了冰鲜柠檬水,“太累了,每天1000多单根本做不出来,而且挣得太少了。”该店铺老板无奈地表示。也有网友反馈,奶茶店爆单,系统崩溃后自动接单,商家既做不出来又拒接不了,很多店员都很崩溃。
去年夏季“大top”单品冰杯,随着上升的温度“火”回来了。便利店、超市、外卖平台上,冰杯都被摆在冷柜显眼位置上,有的门店月售200+。
目前在售的冰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净水冰杯,即配料表里只有水;另一种是带味冰杯,包括咖啡冰杯、水果冰杯、茶饮冰杯等。
一杯3~4元的冰杯
加上各式饮料一顿搭配下来
价格并不比一杯咖啡、奶茶便宜
为什么会在年轻人中间爆火?
广州日报资料图
“家里没有制冰的东西,买杯冰杯对我来说省时又省力。”网友小于说,“我一般会往里面加饮料,也会放速溶咖啡,做成一杯冰美式,从性价比上说,肯定比外面买便宜。”
在一家棒冰批发店里,工作人员说,现在来买冰杯的不只有年轻人,各个年龄层都有,“冰镇酒啊,做饮料啊,都有的。”
就销售量上来看,消费者最常买单的依旧是食用冰杯。某品牌超市回购榜上,食用冰杯已蝉联榜首6天,回购指数100%,超8000人回购。
“买冰杯的人就不会是在家里整冰块的人。”消费者汪女士每到夏季就会囤些冰杯,用于早上泡咖啡,“我比较懒,冰杯一撕一泡就能喝,算是懒人友好吧,价格也不算贵。”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系统最新数据,2025年6月,全国柠檬批发均价达12.83元/公斤,同比上涨63%,环比4月增长超29%。其中主产区四川安岳的收购价一度突破8元/斤,涨幅明显。
价格上涨并未影响消费者热情。相反,柠檬已成为多个消费场景中的“刚需担当”,不仅是茶饮爆款,也正在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流量密码”。
据天猫平台数据,2025年5月至6月,“柠檬茶”相关产品搜索量同比上涨41%,其中“统一双萃鸭屎香柠檬茶饮料”“维他柠檬味茶”等瓶装茶饮月销量均突破20万件。
与此同时,社交平台对这股“酸经济”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小红书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柠檬茶”相关笔记总量已突破7740万条,近30天内新增笔记超过18.4万条。“冰镇柠檬”“蜂蜜柠檬苏打”“减脂柠檬水”频频登上热词图谱。一位杭州博主C女士发布的“办公桌必备柠檬泡泡瓶”视频收获超1万点赞,不少网友留言称“看着就透心凉”“立刻想去买柠檬”。
炎炎夏日,
你会选择哪种饮品呢?
(本文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每经APP、齐鲁晚报、澎湃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商报、广州日报等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