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个弹丸之地与中国的千年纠葛,说到底像极了一部现实版《权力的游戏》,既有温情脉脉的接纳包容,也有赤裸裸的利益算计,更有令人寒心的背叛反转。
如今特拉维夫的政客们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反复横跳,加沙地带的硝烟与上海港的集装箱同步升腾,历史车轮正轰隆隆碾过相似的轨迹。
犹太人是不是在惦记中国?这得从他们的历史和现实看。犹太人靠商业和科技活了一路,全球找机会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中国这块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大得吓人,对以色列来说就是块肥肉。2018年,上海搞了个中以创新合作论坛,以色列企业家跟中国代表聊得热火朝天,签约一个接一个。
但中国对以色列不冷不热。中东局势乱,以色列又老被国际争议盯着,中国得小心点。在巴以问题上,中国一直中立,挺巴勒斯坦建国,又跟以色列做生意。这种平衡让中国在中东挺吃香,可以色列心里多少有点不踏实。
把目光拉回中东:2023年10月哈马斯突袭之后,以色列的反击把加沙翻了个底朝天。
到2025年9月,联合国统计的死亡数字已超过6.3万,伤者逾16万,成片的医院与学校化作废墟;这是数字,也是血与泪的刻度。
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安理会上直言:哈马斯的袭击并非无因,巴勒斯坦人承受了56年的占领,无论哪一方,都必须遵守国际人道法。
这话不合以色列的耳朵,但事实摆在那里。
第二天,以色列外交部点名批评俄罗斯和中国,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回应:若把中国当作对手,是选错了对象与方向。这并非外交辞令的修辞,而是对局势的一次冷水提醒。
以色列在中美之间的立场摇摆,还体现在 5G 建设领域。2024 年 3 月,以色列电信运营商 Partner Communications 曾计划与华为合作建设 5G 基站,华为提供的设备报价比爱立信低 20%,且承诺 3 年内完成全国覆盖。
但同年 6 月,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访以施压后,以色列通信部出台新规,要求电信运营商禁用华为核心网络设备,Partner Communications 不得不终止与华为的合作,转而选择爱立信,导致 5G 建设成本增加,工期推迟至 2026 年。
二战后,上海犹太难民对中国的感激之情转化为早期中以友好的纽带。1948 年以色列建国后,部分曾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成为外交官或商人,积极推动中以民间交往。
比如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的父亲,曾在上海经营纺织生意,佩雷斯在回忆录中写道:“上海是我们家族的避难所,中国人的善良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 这种情感纽带为 1992 年中以正式建交奠定了民间基础。
中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在能源领域也有体现。2024 年,中国广核集团与以色列新能源公司 Enlight 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以色列南部的太阳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达 500 兆瓦,占以色列太阳能发电总量的 15%。
中国提供光伏组件和建设技术,以色列提供土地和电网接入支持,项目建成后,以色列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 10% 提升至 12%,而中国光伏企业则打开了中东市场的突破口。
但这种合作也面临外部干扰。2025 年 8 月,美国财政部以 “国家安全” 为由,对 Enlight 公司实施制裁,理由是其与中国企业合作涉及 “敏感技术转让”。
尽管以色列政府出面斡旋,称该项目仅涉及民用太阳能技术,不涉及敏感领域,但 Enlight 公司仍被迫减少与中国广核的合作规模,将项目装机容量缩减至 300 兆瓦,合作进度也因此放缓。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如今成为中以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25 年 10 月,纪念馆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合作举办 “上海记忆 —— 犹太难民的中国岁月” 特展,展出了 120 件珍贵文物,包括犹太难民的护照、上海市民捐赠的衣物、当时的合影照片等。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段历史是 “中以友好的活化石”,提醒两国人民珍惜当下的合作关系。
当前,特拉维夫的政客们在中美博弈中面临的两难选择愈发明显。一方面,中国是以色列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 年以色列对华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量的 18%,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
另一方面,美国是以色列最大的安全盟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 38 亿美元军事援助,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为以色列站台。
这种经济与安全的双重依赖,使得以色列在对华合作中时常出现反复,比如 2025 年 10 月,以色列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 “芯片四方联盟”,但同时又承诺不会限制对华民用芯片出口,试图在两者间寻求平衡。
加沙地带的硝烟与上海港的集装箱形成的对比,折射出中以关系的复杂性。
2025 年 10 月巴以冲突升级后,中国通过上海港向巴勒斯坦运送了 2000 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和帐篷,同时上海港与以色列海法港的贸易往来并未中断,10 月当月,上海港发往海法港的集装箱量达 1.2 万标准箱,主要装载机电产品和轻工业品。
这种 “一边提供人道援助,一边维持经贸合作” 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中立立场,也反映出中以关系不受地区冲突完全影响的韧性。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到二战时期的人道接纳,再到现代的科技与经贸合作,中以千年纠葛中的 “温情” 与 “利益” 始终交织。
而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以色列的立场摇摆则增添了 “现实版《权力的游戏》” 的戏剧色彩。但无论如何,基于相互尊重与互利共赢的合作,仍是中以关系的主流,也是双方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基石。
中国国家文物局《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图鉴》:
http://www.ncha.gov.cn/art/2025/1/15/art_7_178962.html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史料汇编:
https://www.shanghaijewishrefugees.org.cn/2025/11/02/1001.html中国商务部《中以经贸合作白皮书》: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2509/20250903427869.shtml
新华社关于中以技术合作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5-10/12/c_1126598743.htm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